【民间故事】不见黄河心不死文/武秋海过去有句俗语:不见黄河心不死,见了黄河死了心。其实,这是由一则民间故事演变流传下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冀西村子里有个王财主,家大业大,房屋百间,骡马成群,家里使唤妮子使唤小子五六个,可他命中无子,只生养了个...
Tag:河北河北 第7页
【水缘文学•民间故事】赵匡胤相面||武秋海(河北)
【民间故事】赵匡胤相面文/武秋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后唐二年,出生地河南洛阳一个叫夹马营的地方。传说他小时候调皮捣蛋,常和一些孩子打架斗殴,父母不好管教。离他家住的村子不远,有个镇子,镇子上“三、八”为集,集上什么也有卖的,有卖吃的...
Tag:河北【水缘文学•诗词歌赋】邢台成语典故(21—30)(新韵)||赵子玉(河北)
【七律(10首)】邢台成语典故(21—30)文/赵子玉21、冯唐易老冯唐易老韵犹存,昔日英名脑海温。岁月无情催鬓改,时光有意刻心痕。胸怀壮志千秋梦,笔赋儒贤万古魂。回首前朝多少事,唯余感慨叹忠臣。-22、出将入相邢台自古有贤良,将相丰功鸿业...
Tag:河北【水缘文学•真实故事】玉米换豆腐||武秋海(河北)
【真实故事】玉米换豆腐文/武秋海上世纪初,大多农村农民在生产队分得粮食还不够吃,生产队全年收成的粮食首先要交纳公粮;二是生产队留足储备粮(修水库、修渠道、修公路等公义工程,生产队要自备粮食);三是得给生产队饲养的牲口留足饲料粮,最后才能把剩...
Tag:河北【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母亲做的臭豆腐||武秋海(河北)
母亲做的臭豆腐文/武秋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生产队分得粮食基本够吃,不再像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吃树叶、吃树皮、吃草根,“副食品,瓜菜代”的年代,不再像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半粮...
Tag:河北原创微小说:马 肉||武秋海(河北)
【微小说】马 肉文/武秋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刚刚过去,广大农村农民还未得到温饱,还处在半菜半粮饥荒中。一年下来,生产队只能分给社员几十斤小麦、几十斤棒子、百十斤山药,12岁以下分给半个口粮,所以,人们一直生活在半饥半饱中,...
Tag:河北【水缘文学•真实故事】煮长虫||武秋海(河北)
【真实故事】煮长虫文/武秋海这个故事发生在1974年的初冬。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县大兴水利建设,修建贯穿全县的横山岭大渠,动员全县几万名民工参战。修建水渠的任务一般安排在农闲时,初春或冬天。民工编织一个公社为一个团,几个连片的村为一个营,一...
Tag:河北【水缘文学•微型小说】母 爱||武秋海(河北)
【闪小说】母 爱文/武秋海 花花走了,她刚刚二十八岁就扔下四岁的儿子、六个月大的女儿到了另一个世界。送葬那天,满街筒子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有的大姑娘小媳妇哭出了声,花花走得太年轻了,一朵鲜花刚刚开,还...
Tag:河北【水缘文学•原创小说】阿友||陈自鹏(河北)
阿友文/陈自鹏阿友一直很烦恼。烦恼嘛呢?烦恼自己长相忒年轻。有人说,长相年轻比长相着急好,有嘛可烦恼的。那您是没有遭遇过他所遭遇过的事情。设身处地地想,他遇到的好多事儿,确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阿友四十岁时长得还像二十郎当岁,看着的确有些不成...
Tag:河北【水缘文学•微型小说】零点行动||武秋海(河北)
零点行动文/武秋海大早晨,天刚麻麻亮,有起早的人发现张亮家北院院门大开着,深感奇怪。这个院落是张亮儿子张双志一家居住着,儿子一家人搬到了县城,这院落就闲下来,去年春几个妇女要租房子,张亮就把这个院落租给了那几个妇女。张亮家这个院落挺大,正房...
Tag: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