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真实故事】玉米换豆腐||武秋海(河北)

时间:2024-11-06作者:gljwm分类:故事会浏览:43评论:0
真实故事

玉米换豆腐
文/武秋海
上世纪初,大多农村农民在生产队分得粮食还不够吃,生产队全年收成的粮食首先要交纳公粮;二是生产队留足储备粮(修水库、修渠道、修公路等公义工程,生产队要自备粮食);三是得给生产队饲养的牲口留足饲料粮,最后才能把剩余的粮食分给社员。当年因水利条件差,化肥也没普遍施用,粮食产量低,好地块,能浇上水的高产田,亩产小麦才300多斤、玉米五六百斤。岭地或旱田,风调雨顺的年景,小麦亩产100多斤、玉米300多斤,所以家家粮食不够吃,多是半粮半菜过光景。
当年,生产队将收割后带轴的湿玉米按人口多少分给大家,让户脫粒后(当时无脱粒机械,让社员用手脱粒),将社员们把脫好的玉米粒再交上来集体晾晒。晾晒干后,把优质玉米交公粮,再留足储备粮、牲口饲料粮,剩余的再分给社员。
那时晾晒玉米大多生产队都是拉到公路上晾晒,当年公路上跑的车辆极少,全县公共客车常跑的也就两三辆,拉货的货车也不常见,晾晒玉米占半边公路是常有的事。
生产队长派我和另外两个小伙子负责我队玉米的晾晒,先用生产队的马车把玉米拉到村北公路上,再一布袋一布袋倒开,用竹耙子搅开。我们的任务一是晾晒;二是阴雨天,要早早收起,装布袋摞好苫好;三是看管好,不能让人偷了。所以,白天晚上不能离人,吃饭时得替换着吃。
晚上,我三个,南头一个,北头一个,中间一个,每人一张凉蓆一床被子,睡在马路边。
第二天晚上,我三个坐在一起,东一句西一句闲聊,大概快9点了,都觉得肚子有些饿,怎么办呢?想找点吃的填填肚子。这时节,一姓靳的小伙说,这片不远有个做豆腐的老婆,我到她家买过豆腐,问问她要不要玉米,若要,咱用玉米换些豆腐,也能解解馋。话后,他就去到做豆腐的那家去问。
当年,做豆腐卖豆腐也不公开,市场没放开,还处于“割资本主义尾巴”阶段,大小买卖不让私人干。做豆腐这家也是偷着干,每天晚上做豆腐,第二天天不亮串街去卖,赚个小钱补贴家用。
姓靳小伙不多会儿回来了,说行。我跟着他,撮了一簸箕玉米到那家换回八九斤豆腐(二斤玉米换一斤豆腐),做豆腐家大娘知道我们饿,还给了我们她家自做的半碗辣椒酱。我们三个围在一起,热豆腐蘸着辣椒酱,那叫吃的香甜。八九斤豆腐我三个吃了个光净,吃的我三个腔满肚圆,个个嚷撑得慌。
那是当年吃的最饱的一顿食物,也是一顿最香甜的食物,直今回忆起来香味未消。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武秋海



作者简介



 武秋海:河北灵寿人,河北民研会会员,原石家庄地区文协会员,灵寿县作协会员。曾在省、原地区、县文艺报刊发表小说、故事等题材多篇,民间故事100多篇。2022年3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故事、随笔题材文学作品130多篇,并在全国征文中获二等奖。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