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民间传说】包公为什么没能再转世||武秋海(河北)

时间:2024-12-25作者:gljwm分类:故事会浏览:3评论:0

民间传说

包公为什么没能再转世
文/武秋海
北宋年间,朝庭出过一个大清官,他就是几朝几代家喻户晓的包公“包青天”。包公,字希仁,名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小包村。天圣朝进士,先做了大理寺评事,后来朝廷让他去江西永修县任县令,因父母年迈多病未能赴任,在家伺候父母八年后,父母双亡,他36岁那年重新走上仕途。后任监察御史、掌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兵部员外郎等职,后转任为江宁、开封知府,最终官至枢密副使。
包拯一生清廉公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铁面无私。皇上赐给他三口铜铡,他铡过西宫,铡过附马,王子犯法,一视同仁。他脾性刚正不阿,敢于弹劾贪官污吏,即便对皇帝的亲信至亲属也不例外。他敢于为民请命,关心平民疾苦,还能自我约束,对家人和下属要求严格,对自己亲侄子包勉违法执行了极刑。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清官典范,人称“包青天”。
那么,包公“包青天”为什么没能再转世呢?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包公一生娶过三个妻妾,原配李氏,未生养,无后。继室董氏,生一子,名叫包繶,但命不长,在他20岁那年因病而亡。媵妾孙氏,包家丫环出身,后生一子,起名包绶。包绶打小就不受父母管教,是个犟拨正(土语:不听话的意思),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撵狗他非撵鸡,父母让他干什么事总是反着做。
嘉佑七年,包公在任上染病,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想给自己准备后事,他故后想让儿子给他制作一副柏木棺材,传说木头棺材好转世,又怕儿子不给他做,思来想去,他知道儿子是个犟拨正,说让他做柏木的,儿子肯定不给他做,这得反其道而为之。
包公的病越来越重,感到没几天活头了,让孙氏将儿子叫到跟前,对儿子说:“儿呀,我去世后想用一副石头棺材埋葬,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他的意思让儿子做石头棺材,儿子一定不会听他的,而是最后给他做成柏木的。
儿子满口应称下来,心想,一辈子没能听父母的话,父亲临终的话我得听一回。
不几天包公病故,儿子召慕能工巧匠,在山里开采一巨石,经过一月有余,凿刻出一副石棺,棺身为一块印的石体,棺盖也是一块印的石头,盖身合体,严丝合缝,连只蚊蝇也钻不进去。包公儿子就用这口石棺装殓了父亲下葬,包公满认为儿子不会听他临终嘱讬,说做一副石头棺材,而真正心愿能给他做一副柏木棺材,所以,包公“包青天”再没能转世。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武秋海



作者简介



 武秋海:河北灵寿人,河北民研会会员,原石家庄地区文协会员,灵寿县作协会员。曾在省、原地区、县文艺报刊发表小说、故事等题材多篇,民间故事100多篇。2022年3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故事、随笔题材文学作品130多篇,并在全国征文中获二等奖。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