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10首)】唐山旅游景点(71—80)(新韵)文/赵子玉71、五里山摩崖造像古壁神工造像奇,吉祥妙态蕴禅机。精雕岁月千秋韵,静守山川万载依。颜面仁慈凝慧目,佛光珍瑞映灵犀。沧桑未改庄严意,引续游人敬慕迷。-72、磕头山造像青山深处宝光...
Tag:河北河北 第6页
【水缘文学•诗词歌赋】诗词(10首)||赵子玉(河北)
诗词(10首)文/赵子玉1、五律 乡村秋色(新韵)晚秋呈画卷,乡野展金颜。谷穗低垂首,高粱挺立尖。柿红枝上挂,枣翠叶间悬。犬吠柴扉外,农夫笑语甜。-2、五律 霜柿 (新韵)柿子经霜后,红...
Tag:河北原创微小说:随 礼||武秋海(河北)
随 礼文/武秋海昨天晚上10点钟左右,小王突然接到同学焦云龙电话,说他们初中同班张庆班长的母亲去世了,班长让他通知同班的同学们,还说张庆母亲明天上午9点左右埋葬,別误事。他想问问老同学,给张庆母亲的葬礼随多少钱的礼,张了张口,也没...
Tag:河北【水缘文学•民间故事】不见黄河心不死||武秋海(河北)
【民间故事】不见黄河心不死文/武秋海过去有句俗语:不见黄河心不死,见了黄河死了心。其实,这是由一则民间故事演变流传下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冀西村子里有个王财主,家大业大,房屋百间,骡马成群,家里使唤妮子使唤小子五六个,可他命中无子,只生养了个...
Tag:河北【水缘文学•民间故事】赵匡胤相面||武秋海(河北)
【民间故事】赵匡胤相面文/武秋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后唐二年,出生地河南洛阳一个叫夹马营的地方。传说他小时候调皮捣蛋,常和一些孩子打架斗殴,父母不好管教。离他家住的村子不远,有个镇子,镇子上“三、八”为集,集上什么也有卖的,有卖吃的...
Tag:河北【水缘文学•诗词歌赋】邢台成语典故(21—30)(新韵)||赵子玉(河北)
【七律(10首)】邢台成语典故(21—30)文/赵子玉21、冯唐易老冯唐易老韵犹存,昔日英名脑海温。岁月无情催鬓改,时光有意刻心痕。胸怀壮志千秋梦,笔赋儒贤万古魂。回首前朝多少事,唯余感慨叹忠臣。-22、出将入相邢台自古有贤良,将相丰功鸿业...
Tag:河北【水缘文学•真实故事】玉米换豆腐||武秋海(河北)
【真实故事】玉米换豆腐文/武秋海上世纪初,大多农村农民在生产队分得粮食还不够吃,生产队全年收成的粮食首先要交纳公粮;二是生产队留足储备粮(修水库、修渠道、修公路等公义工程,生产队要自备粮食);三是得给生产队饲养的牲口留足饲料粮,最后才能把剩...
Tag:河北【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母亲做的臭豆腐||武秋海(河北)
母亲做的臭豆腐文/武秋海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生产队分得粮食基本够吃,不再像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吃树叶、吃树皮、吃草根,“副食品,瓜菜代”的年代,不再像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半粮...
Tag:河北原创微小说:马 肉||武秋海(河北)
【微小说】马 肉文/武秋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刚刚过去,广大农村农民还未得到温饱,还处在半菜半粮饥荒中。一年下来,生产队只能分给社员几十斤小麦、几十斤棒子、百十斤山药,12岁以下分给半个口粮,所以,人们一直生活在半饥半饱中,...
Tag:河北【水缘文学•真实故事】煮长虫||武秋海(河北)
【真实故事】煮长虫文/武秋海这个故事发生在1974年的初冬。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县大兴水利建设,修建贯穿全县的横山岭大渠,动员全县几万名民工参战。修建水渠的任务一般安排在农闲时,初春或冬天。民工编织一个公社为一个团,几个连片的村为一个营,一...
Tag: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