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应用文体】读奉节县志(1991-2016)有感||枫少寒(重庆)

时间:2024-01-14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312评论:0
读后感

读奉节县志(1991-2016)有感
文/枫少寒
重庆市奉节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东邻重庆市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利川、建始三市县,西连重庆市云阳县,北倚重庆市巫溪县。距重庆主城区318千米。
奉节县历史悠久,据云雾土家族乡兴隆洞人类遗址考古证明,奉节十万年前已有先人生息。战国中期,由秦国置鱼复县,已历2300余年。汉至唐,曾更名永安县、人复县。
奉节据荆楚上游,控巴蜀东门,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从汉代起,奉节即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路、夔州府、夔州治地,在此设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曾为出川入川之咽喉,川东、鄂西、陕南之商贸重镇,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有重兵扼守。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巴东郡仍置信州。二年(619年),改信州为夔州,设总管府于白帝城。贞观十四年(640年),改夔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人复为奉节。至此,奉节县县名沿用至今。
宋乾德三年(965年),奉节为北宋所有。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夔州路治白帝城,辖奉节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夔州路为夔府路,次年复名夔州路,并设总管府于白帝城。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遣汤和率舟师破瞿塘关入夔州,奉节为明所有。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初六),奉节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宣布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民国2年(1913年)恢复道,废府、州、厅。民国3年(1914年),川东道更名东川道,奉节县属东川道。民国17年(1928年)裁道,奉节县直隶四川省。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四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区署设在奉节县城,后改设在万县。
1949年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唐山部队371团入奉节县城,奉节县解放。19日,奉节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奉节县属万县专区管辖,1968年,属万县地区管辖,1992年,属万县市管辖,1997年3月划归重庆直辖市,奉节县由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
2000年6月25日,撤万州移民开发区,奉节县由重庆直辖市直管,升格为副厅级。
不知今者察之古,欲知来者察之今。
奉节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奉节先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辉煌历史文明,传承灿烂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峡江文化、巴楚文化,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给奉节子孙留下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991—2016年,是中共奉节县委第八至十三届和奉节县人民政府第十一至十六届任职之年,也是国家“八五”计划至“十三五”计划实施期间。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三峡工程兴建、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围绕移民、扶贫、发展三件大事,先后作出“解决山区农民温饱”“提前翻番奔小康”“富民强县升位重振夔州雄风”“建设渝陕鄂边区经济中心”“建设秀美开放和谐的三峡门户”“建设渝陕鄂边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强县和区域性功能中心”等重大决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负重拼搏,砥砺前行,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确立“交通兴县”战略,高起点发展交通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解决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是关系奉节人民福祉的大事,也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20世纪90年代,奉节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交通、举债发展交通成为奉节全民、全社会的共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餐风沐雨,团结拼搏,共同奋战,交通落后的面貌初步改观。至1996年,全县拥有省、县、乡(村)公路1687千米,机动车5212辆,客运量200万人(次),机动船118艘,驳船125只,货运量300万吨,港口吞吐量300万吨。1996—2000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交通兴县”战略,作出《关于加快公路建设迅速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决定》,从1998年开始实施“53712”工程,即3~5年完成371千米公路主干道改造硬化、油化任务,建成梅溪河大桥,动工兴建长江大桥。筹措交通建设资金2亿多元。硬化公路518千米,兴修、改建桥梁109座。
进入21世纪,奉节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高起点发展交通。至2005年,全县公路总里程7466千米,路面硬化或油化526千米,建成大中小型桥梁50座,改造危桥12座,完成渡口改造22个,建成等级客运站6个,新建客货码头53个。2006—2010年,奉节县投资交通建设近70亿元。建设渝巴路、渝建路、巫恩路、奉利路4条省道,17条县道,46条乡道,公路总里程9535千米。奉节城市交通网络形成,农村公路实现建制村通达率100%、乡镇通畅率100%。2006年7月1日,夔门长江大桥竣工通车,标志着奉节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东西走向以渝巴路、南北走向以巫恩路为轴,连接中心场镇干道的水陆交通骨架网络初步形成。
2011—2016年,县委、县政府确立服务渝东北地区、辐射渝陕鄂边区的交通功能定位,加快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016年,全县高速公路里程78千米,高速公路网络形成;普通公路里程10887.2千米,公路桥梁452座(其中特大桥6座、大桥103座)。水上交通以长江为主,梅溪河、朱衣河、大溪河和草堂河为辅的“一江四河”内河航道体系基本形成。郑万高铁开工建设,拉近奉节县与重庆主城和郑州的时空距离。神女峰机场位于渝东北巫山、奉节两县交界处,机场航站楼在巫山,跑道在奉节,海拔高度1771.48米,是重庆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有“云端机场”之称。机场南望瞿塘峡,东北靠巫峡,乘客乘坐飞机1个多小时就可以从重庆主城到达奉节,可在空中观赏到夔门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色。奉节县有16家公路旅客运输企业,开通公交线21条、县内班线213条、市内班线15条、省际班线17条、农村区间客运线路169条。拥有营运车辆1163辆,公交车111辆,出租车200辆。有货运车辆3477辆、总吨位8465吨。有水路运输企业21家,货船163艘、载重吨69.51万吨,客船23艘、载客量3321客位。行政村百分之百通畅、撤并村百分之百通达。
二、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国民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全县人民温饱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县委、县政府思考最多的问题。
199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的精神,决定在当年基本解决全县人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促进全县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1年,经省、地工作组按“二六”标准(1985年不变价: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人均占有粮食600市斤)检查验收,实现全县越过温饱线目标。
1992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公布的“五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500元、粮食800市斤)。县委、县政府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科学、用科学,推广优质农产品,取得明显成效。199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7370万千克,比1990年净增9620万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221元(现价,下同),比1990年人平增加871元。
1991—1999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972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46个,扶持建卡贫困户5.4万户21.26万人。2000年1月,重庆市检查验收,全县建卡贫困户年人平纯收入673元(90不变价),人均占有粮食583千克,再次实现全县整体脱贫。
进入21世纪,县委、县政府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交通兴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带领全县人民大干快上奔小康。
2002年,国家确定奉节县为重点贫困县。县委、县政府总结经验,制定措施,重点扶持185个市定特困村(后统称贫困村)和65个县定贫困村,绝对贫困人口98200人(人均年纯收入657元以下的)。新一轮扶贫采取易地搬迁的方式,尤其注重农户脱贫与乡村整体脱贫相结合,基础建设与当年创收相结合。“十五”期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65万元,实施项目192个,贫困村减少6个,绝对贫困人口减少4.42万人,相对贫困人口减少5.87万人。“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贫困村110个(一类35个、二类75个)。全县累计投入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3832万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5284.45万元,对全县110个贫困村中的74个实施整村推进,完成4个市级示范村建设。
2011年,中央公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市政府提出“七有四通三解决”的脱贫标准,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
2011—2015年,奉节县大力实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贫困村水利工程825处,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77处、分散式供水工程525处,新增自来水入户2.3万户,集中供水率84%,供水保障率96.6%,彻底解决贫困村人畜饮水困难。
实施农网升级工程,投资6.9亿元,技改35千伏变电站5座,更换配变电设备1766台,容量16.79万千伏安。新架设10千伏线路1073.93千米、0.4千伏及以下线路8916.37千米。完成230个村的电网改造,其中贫困村65个。完成4个高山生态移民新村及64个中心村电力配套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
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为看不到电视的农村边远农户安装直播卫星设备8131套,安装发放扶贫电视机4653台。2015年9月,开通地面数字无线发射电视信号。奉节县电视台两套自办电视节目16套,其中重庆卫视、重庆新闻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12套,全县城乡所有电视用户均可直接、免费收看。
实施贫困村通畅工程(硬化公路),按照每千米55万元给予补助,贫困村村委会组织村民自建泥结石路,确保村民小组间通汽车。完成硬化公路400千米、修建泥结石路500千米、人行便道240千米,泥结石道路通社率100%。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3.2万公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龙头企业30家、农业专业大户3149户、农民家庭农场759个,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社2193个,发展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4家,为135个贫困村建成村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发展特色产业带动3.54万人脱贫。
2016年,奉节县全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44.26万吨,比1990年增长59%;农业总产值64.98亿元,比1990年增加13.5倍;农业增加值41.86亿元,比1990年增加13.5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8元,比1990年人均增收8878元,增加25.4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三、做好三峡移民工作,做到移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名句,生动描绘出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兴建三峡水利工程。
奉节是三峡库区20个县市中的淹没大县,全县受淹面积44.28平方千米,淹没区涉及19个集镇(1992年乡镇合并后调整为10个)和整座奉节县城,人口8.18万人,淹没房屋290.36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商贸服务等单位417个。
1993年,三峡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央确定三峡移民工程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工作责任制。1994年7月,长江三建委发布《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三峡库区采用投资包干办法实施补偿。按1993年5月价格水平,核定全库区移民补偿投资总额为400亿元,包干到四川、湖北两省。四川省移民补偿包干经费为315.55亿元,分配给奉节县26.77亿元,其中农村移民安置6.36亿元、县城迁建11.07亿元、集镇迁建1.13亿元、工矿企业改建复建4.24亿元、专业项目改建复建2.3亿元、环境保护2466.39万元、调整机动费111.49万元、勘测设计监理费5076万元、耕地占用费8745万元。
1993—2009年,奉节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移民和移民工作者发扬三峡移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围绕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按照资金、任务双包干原则,先后开展一至四期移民迁建工作。奉节县完成搬迁安置13.66万人,其中,农村移民生活安置6.28万人,县城单位、居民搬迁5.71万人,集镇单位、居民搬迁8595人,城集镇占地移民生产安置8076人。全县县内生产安置24501人,其中农业安置12280人,自谋职业安置8963人,其他非农安置3258人。全县农村移民外迁安置29211人,其中自主安置5693人,政府组织外迁安置23518人,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新疆、河南、河北、陕西、江苏、湖南、安徽、甘肃、贵州、四川、重庆15个省市自治区。
在奉节县移民新县城建设中,县委、县政府确定不脱离长江、不脱离历史文化背景、不脱离白帝城风景区、有利于对外交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简称三不脱离)。1993年8月31日,三建委移民开发局在成都召开奉节新县城选址会,确定宝塔坪方案。在宝塔坪方案实施过程中,长江委考察发现不少新问题。1995年10月,长江委函告四川省政府,推荐口前三马山作为县城中心,多余的人口沿朱衣河左岸安置。12月初,由四川省移民办、四川省建委邀请有关专家对奉节县城新址开展踏勘论证。
1996年8月28日,四川省建委同意修编奉节县城总体规划,即三马山方案。
1997年10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奉节移民规划报告》,确定奉节新县城分宝塔坪、莲花池、口前、南岸四大片区。2002年12月16日,市政府对奉节新县城迁建详规作部分调整,将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和县政协等迁建单位由三马山小区调整至头道河小区,压缩白马小区和茶店小区建设规模,暂缓建设莲花池小区,新增王家坪小区。明确奉节县城市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渝鄂陕边区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散地,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规划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14万人,建设用地10.22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20万人,建设用地14.48平方千米。城市空间沿长江两岸紧凑布局,形成三片五组团,即三马山—魏家组团、莲花池组团、宝塔坪—金盆组团、朱衣—帽峰组团和长江南岸酒溜组团。2000年12月24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四大机关从奉节旧县城搬迁到新县城刘家包办公大楼办公。至2006年三期移民验收时,奉节县新县城建设初具规模,城市搬迁基本完成任务,搬迁单位322个,搬迁或关破工矿企业83家,搬迁居民5442户,搬迁人口6.15万人。
2011年,奉节县开始实施三峡后续工作,中央下达奉节县移民补偿资金71.8亿元,完成投资66.58亿元;同时获得对口支援资金12.99亿元。2011—2016年,奉节县开始实施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获得项目补助资金39.02亿元。通过后续建设,奉节县移民安置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改革开放调结构,发展经济惠民生
(一)深化改革,发展经济
1991—2016年,国家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奉节县在计划、投融资、物价、土地管理、住房制度等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同时加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市场运行行为的监督管理,初步建立起市场调节为主、行政和法律调节为辅的管理模式。
县委、县政府适应市场经济改革,抢抓机遇,加大投资,不断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26年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三二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下同)由1990年的6.9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22.57亿元,年均增长11.03%,地方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0.3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2.01亿元,年均增长18.97%。
1991—1995年,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类市场主体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下同)18.63亿元,年均递增9.8%;地方财政收入7235万元,年平均增长15.66%。
1996—2000年,突出移民、建设城镇、强化基础、培植支柱为经济发展途径,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加快移民迁建与开发、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97亿元,5年平均递增9.14%;地方财政收入9896万元,年平均增长6.46%。
2001—2005年,坚持移民工作为重心,加快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重视生态环保建设。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5.03亿元,5年平均增长10.85%;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年平均增长8.56%。
2006—2010年,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提前一年实现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2.97亿元,实现翻番,5年平均增长14.75%;地方财政收入7.54亿元,年平均增长38.26%
2011—2015年,县委、县政府妥善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健康稳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7.43亿元,实现翻番,5年平均增长14.75%;地方财政收入30.02亿元,年平均增长31.83%。
201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4%。
(二)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公益保障能力
1991—2016年,县委、县政府加大民生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谋福祉。
1991—2016年,教育事业拨款90.47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21.4%;医疗卫生事业拨款32.95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科技事业拨款1.70亿元;社会保障事业拨款49.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11.6%。农林水和扶贫事业拨款77.87亿元,占事业费支出总额24.7%。
1991—1992年,全县农村新建、改建房屋147万平方米,城镇职工集资建房4万平方米,开发商品房9.3万平方米,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劳动部门安置城镇待业青年5224人。以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设四级医疗卫生网。9个乡、199个村完成初级卫生保健试点任务。
1993—1997年,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创建工作。推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农村社会事业保险。
1998—2002年,实施小城镇建设投资近7亿元,完成房屋建设223万平方米,其中生活住房170万平方米。新县城建设房屋3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19.6平方米、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1.9平方米、人均绿化用地9.7平方米,分别是旧县城的2.9倍、4.25倍、19.4倍。实现81个乡镇乡乡通公路和程控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
2003—2006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减轻农民负担6500万元。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3450万元。种粮直补、农机直补、退耕还林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补助农民资金9273万元。全县参加“五险”12.7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万人,参加“新农合”76.5万人。新建和改建农村敬老院28所、幸福家园20处,残疾人危房改造112户。常年解决3万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建成合格乡镇卫生院22个、合格村卫生室186个。全县新增病床1055张,新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6人。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
2007—2011年,全县转移劳动力30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亿元,发展微型企业659户,帮助近4000人实现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4%。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1.7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以上。6.7万人享受城乡低保,1.2万人落实计生奖励扶助,全力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办理老年优待证1.27万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70%,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和市级康复示范社区14个。完成危房改造2960户,建成巴渝新居2581户,建设现代新型农民新村20个。兴隆镇杉木村被评为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推进“六城同创”,成功创建市级森林城市。
2012—2016年,奉节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5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完成81件民生实事。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参加社保153.8万人次,享受待遇236.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改造棚户区25.7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1.77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5.4万平方米。募集善款7640万元,惠及困难群体3.8万人次。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创成“二甲”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90%,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园林绿化建设,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1991—2016年,奉节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师及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全县教育事业拨款16.15亿元,比1991年增加116.8倍。全县累计实施科技项目400多个,累计登记科技成果134个,获专利权678件,获国家级和省市人民政府表彰的科技奖12项。
1991—2016年,先后扩建和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广播电视台、青少宫等文化活动场所,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文学作者及单位创作出版诗集43本、散文集16本、小说15部、报告文学集6部。有文学作品12篇、书法作品19件、绘画作品11件、摄影作品17件、雕塑作品21件获省市及全国奖项。2013年,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馆。2015年,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016年,全县建有宣传文化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10.85万册,开架书刊8.27万册,影剧院1个,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9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390个,农家书屋332个,民间博物馆4个,文化广场52个。
1991—2016年,县委、县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奉节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计划》和奉节县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全国武术之乡”创建活动,全县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奉节县各类体育代表队及个人参加各项省、市赛事77次,获各项金牌34枚、银牌40枚、铜牌38枚。
五、发展奉节脐橙产业,打造地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奉节县是全国最佳柑橘适生地之一,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县委、县政府立足地理、气候优势,发展脐橙产业,奉节脐橙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86年5月,县委、县政府为发展脐橙产业,成立奉节县人民政府果品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1988年9月,成立奉节县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办公室。1991年6月,成立奉节县脐橙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品牌打造,奉节脐橙先后获多项殊荣。
1993年,草堂牌脐橙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1995年、1998年和2001年,奉节脐橙(含纽荷尔)连续3次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草堂牌脐橙、新奉士牌脐橙和奉节鲜牌脐橙获1999中国农业博览会授予的名牌产品证书。2000年,奉皇节度牌脐橙、草堂牌脐橙获重庆市农业局授予的重庆名果称号。2003年,重庆市荷特农业公司被重庆市农业局授予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7年1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县果经办,成立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局。
是年,奉节脐橙被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庆市著名商标”。
2008年,奉节县政府果品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奉节县华源脐橙协会对奉节脐橙纸箱包装物图案专项设计和文字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在网络上“奉节脐橙”(含拼音)实施域名保护;国家标准委员会授予奉节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予奉节县华源脐橙协会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2009年,红翠牌脐橙获重庆市工商局“重庆市著名商标”。5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奉节县“中国橙都”称号,授予奉节县华源脐橙协会的奉节脐橙为“中华名果”。9月,奉节县被授予“中国柑橘20强县”称号。县华源脐橙协会的奉节脐橙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局更名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2011年2月,设立草堂镇、白帝镇等24个乡镇脐橙管理站,指导各村脐橙产业发展和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
2012年,红翠牌脐橙再次获重庆市工商局“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夔门红翠脐橙合作社有限公司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2013年,奉节脐橙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县华源脐橙协会奉节脐橙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5年,奉节脐橙获得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荣誉。被亚洲品牌协会授予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奉节县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重庆市奉节县(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至2016年,全县脐橙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24万吨,综合产值20亿元。奉节脐橙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华名果称号。获2016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网络声誉50强,品牌价值21.64亿元。奉节县被誉为“中国橙都”。
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一)生态环境建设
20世纪90年代,奉节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移民搬迁开展“生态县”创建活动,县政府提出“加快建成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能。
1991—1995年,奉节县累计投资2020万元(占工业项目总投入4.48%),在重点企业添置环保污染治理设施43台(套),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98.75万吨/年、废气处理能力5976万标立方米/年、废渣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4.16万吨/年。重点整治炼磺、造纸、化肥为主的中小企业。其中青龙化工厂及小火电停产,奉节磺厂将原有45座炼磺炉减少至24座。
1996年,推行“一控双达标”,建成环保污染治理设施48台(套),工业废水处理64%、废气处理5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62%。2000年,对全县643家工业污染源企业分类处理,其中投入671.2万元治理达标46家、依法关闭593家、停产治理4家。治理达标的46家企业中,水污染达标29家(均实现COD排放达标)、废气达标17家(实现SO2和烟、粉尘排放达标)。
1997—2000年,县委、县政府加快全县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与移民迁复建工程结合,实施各类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完成天坑地缝景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程项目。
2001年,开展“一控双达标”复查,全县643家工业企业被县政府关闭579家、被部门关闭9家、煤矿清理整顿关闭22家、待处理的19家、正常生产的14家。经县环保监测站监测,正常生产单位的排放全部合格。“十五”期间,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矿山、水泥厂、康乐电厂、友成化工等1000多家企业的烟尘、废水、废渣污染治理。2003年,环保总投入13720.9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4.55%,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
2001—2006年,建设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工程。
2007年,奉节县获得“全国卫生县城”称号。
2008年,在生态创建活动中,夔州路成功创建为“市级园林街”、奉节中学新校区成功创建为“市级最佳绿化单位”,县烟草公司金苑花园创建为市级园林式小区。
2010年,县政府印发《奉节县创建市级生态县实施方案》,筹资1.1亿元,实施三马后山公园、三国苑、香山公园、黑寒包公园、西部新区迎宾广场、城西滨河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项目16个,新增城市公园5个、社区公园4个。完成城市森林工程建设86公顷,栽植天竺桂、银杏等大树15.4万株,新增公园绿化面积42公顷。永安镇朝阳社区被市环委会命名为重庆市第五批“市级绿色社区”,奉节师范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第六批“市级绿色学校”。
2011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33280万元。完成西部新城绿化15.33公顷,栽植乔灌植物5.4万多株;完成长江大桥南桥头绿化,栽植乔木522株,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投资约600万元,完成凤凰山入口景观绿化1.2万平方米。
2012年,奉节县启动“市级环保模范县”创建工作,开建两座公园,完善小区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其中香山公园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509万元;黑汉包公园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303万元。2013年,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实施绿化项目130余个,栽种三角梅、黄花槐等花色叶植物近百万株。
2014年1月,奉节县城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全国园林县城”。当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2亿元,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完成新县城建成区库岸整治绿化工程9万平方米,投入园林绿化管护资金530余万元,实行市场化绿地管护。
2015年,全县累计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6个(其中市级5个、县级1个);创绿色学校35所(其中市级8所、县级27所),获市级绿色园丁1人、市级绿色使者1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按照绿色本底、发展引领、民生优先、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和全域旅游统领、生态产业支撑、新型城镇承载、区域中心带动的发展战略,县城累计建成区绿地面积431.6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46.6%。其中,县城建成区公园绿地17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建成公园9座、广场11个。建成防护绿地32万平方米、生产绿地4.5万平方米、市街绿地2万平方米。
(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1991—2016年,全县实施重点项目建设1336个,完成投资688.48亿元。
1991—1995年,实施重点项目建设61项,完成投资2.58亿元。以矿产、能源、建材、农业建设为主以及少量的社会事业项目,保重点工程建设。主要项目有奉节硫铁矿6万吨标矿扩建、草堂煤矿6改21扩建、2×1.20万千瓦康乐火电厂建设、草堂页岩砖厂建设和十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96—2000年,实施各类项目98个,完成投资16.37亿元。除传统的农业、能源、建材项目外,交通、通信、市政工程建投资占68%,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商贸市场等项目增加。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康乐火电厂、白帝制药厂、丝绸厂技改、白帝索道、白帝水泥厂、建筑l0万吨水泥厂、5000门程控电话、夔门国际大酒店等工程项目完工。续建和新开工公路改造、公路硬化、青莲溪水库、天坑地缝景区道路建设等工程项目。
2001—2005年,实施各类项目226个,累计完成投资52.60亿元。完成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工程,渝巴路奉节段改造和巫恩路奉节段“三改二”工程、长江大桥建设,青莲溪水库一期工程和梅溪河流域渡口坝电站、天坑地缝景区和白帝城旅游景区工程、洋洋百货、金鑫商贸城、王家坪市场、人民广场暨商业步行街一、二期工程、重庆巴蜀中学、教委后勤服务大厦等。
2011—2015年,国家安排实施三峡后续扶持项目,实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民生工程,增加中央预算资金投入和财政转移性支付资金的支持,实施各类项目571个,完成投资357.7亿元。此期项目建设围绕西部新区、移民生态工业园区、旅游新城(兴隆镇)三大空间和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展开。旅游新城(兴隆镇)实施的有中心景观大道核心段贯通;鑫鼎酒店、高露淌露营基地等工程完工;移民生态工业园区实施的有园区道路建设,亚美欧眼镜、德豪眼镜、奥汇眼镜入驻,生产设备完成安装投产。
2016年,实施各类项目216个,完成投资89亿元,其中西部新区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旅游新城完成投资7亿元、两大景区暨60万吨清洁能源加工完成投资9亿元、县城东出口暨生态环保完成投资11亿元、重大交通暨港口物流完成投资12亿元、生态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特色效益农业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华电奉节发电厂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发电,社会事业暨藕塘避险搬迁完成投资6亿元。
七、以民生为本,文旅融合,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
“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
奉节是有名的“诗城”。杨炯、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士稹、刘禹锡、司空图、李益、孟郊、李贺、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王世祯等历代著名诗人在此为官或寓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唐代诗人、夔州刺史刘禹锡在夔,于巴渝民歌的基础上开“竹枝词”新风,被后世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诗圣”杜甫,在流寓奉节的两年多时间里,写诗430余首,占其全集的四分之一。诗仙李白一首《朝发白帝城》传唱至今。郭沫若游览瞿塘峡时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慨叹。奉节县委、县政府在三峡移民新县城建设中,以诗人、诗词命名的地名有诗仙路、诗城路、羽声街、诗城广场、诗城路小学、诗苑大酒店等,处处呈现奉节“诗城”的氛围和美誉。
奉节山川雄奇、历史久远,既有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的自然之美,又有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人文之美。奉节有:一座白帝城,一张人民币,一道中华山水之门夔门,一个世界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一条世界最长的地缝“天井峡地缝”,一条世界最长的暗河“龙桥河”和一个专用字“夔”。中国最美在长江,长江最美在三峡,三峡最美在奉节。
奉节有AAAA级景区2处,AAA级景区1处,AA级景区7处。白帝城——长江三峡上璀璨的明珠。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白帝城风景如画,古迹甚多,是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风光的必游之地。县委、县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旅游业发展理念,利用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两个宝贝”,规划旅游发展,宣传营销旅游市场。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创建“四区两遗”为抓手,打造“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建设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1年7月,白帝镇被住建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6年11月,奉节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兑现落实市委“1231”指示要求,唱响核心品牌,打造处处是风景、时时能体验、事事可融入、人人都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全面呈现“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的自然之美;全面体现“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人文之美;全面展现“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城市之美;全面展示“清洁家园、和谐邻里”的乡村之美;全面显现“绿满夔州、花漾奉节”的涵养之美;全面凸现“生态环保、经济活跃”的发展之美。建设自然秀美、人文优美、发展壮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奉节。
八、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县委、县政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先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各级党政班子、党政干部中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办事能力。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和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型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三讲”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县级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自我教育,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促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00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县委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安排,决定在全县党政机关、乡镇及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与接受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基本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底,县委在全县1064个基层党组织、29963名中共党员中,分三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实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
2014年,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奉节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77个县级机关支部书记与77个村(社区)书记结成对子,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县整改突出问题4532个,其中“四风”问题1689个。
2015年,县委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部署,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实干”,在全县开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四风”方面不严不实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2016年,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履职能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时处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与奉节人民一道,一茬接着一茬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人民满怀喜悦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和成果。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回顾过去,奉节人民艰苦创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展望未来,奉节人民绘制的锦绣画卷正徐徐展开。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奉节人民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目标,安全稳定第一责任,脱贫攻坚第一大事”。以“奉公守节”为镜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产业体系,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奋力实现绿色崛起,构建长江经济带上的生态屏障,为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强县和区域性功能中心”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枫少寒


作者简介



刘学明4.jpg


作者简介:刘学明,男,汉族,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中共党员。重庆市长寿区公安局原办公室、指挥室主任,正处级侦查员,三级高级警官,一级高级警长,高级秘书。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公安理论调研和文案策划编辑工作。2014年11月退休后,区地方志办公室聘请编纂长寿区部门志,编纂出版多部志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