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杂谈】​医生,面对熟人病号||王金山(安徽)

时间:2022-03-25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838评论:0
纪实微故事

医生,面对熟人病号…… 
笔者在医务界工作已经快30年了,目睹不少的病人或病人家属为了就医(主要是手术),千方百计到医院找熟人,有的找了一个还不行,还要找几个;找了一般的医院工作人员还不放心,还要找主管医生、主管医生的主任、主任的院长、院长的上司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能看病,看不好病似的。一句话,看病找熟人似乎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也似乎成了某些人的“身份”。
    然而,我们有些医务人员却因为“熟人”的关系往往忽视了诊疗常规,最后招来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医疗官司……
笔者也遇到不少亲朋好友或曰“熟人”找我看病或找我再找人看病的烦恼。一次,笔者老家的一位亲戚来找我看病,这位亲戚表现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按医疗常规,入院后应该将一些必要的常规项目检查一下,可这位亲戚一口拒绝,说他是自费,找我看病,目的就是给他省钱,还口口声声劝我不要跟那些“庸医”、“钱医”学,动不动上来就“撒大网”乱检查,好多收费得奖金。亲戚还一再要求尽快给他做大牵引手法复位术(本科的主要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因为多住一天就要多花一天钱。其实亲戚并不穷,家里住着楼房,他这一番软中带硬的话,噎得我心里冒气但又无话可说,只好让他在病历上签了字。但笔者仍然狐疑,因为这位亲戚自入院后,腰腿疼痛症状越来越重,且昼轻夜重,又有长期吸烟史,偶尔可听见干咳声,听诊也发现有异样音。于是,笔者强硬地要求他必须做一些常规检查,否则,不给他治疗。亲戚无奈,极不高兴地拍了胸部平片,后怀疑有肺肿瘤转移的可能。又做了血沉、肿瘤标记物等检测以及肺部CT扫描,再请肿瘤科医生进一步会诊,基本确诊为肺肿瘤转移。原来这位患者的腰腿疼痛病因来自肺部。想想看,如果不是顾及亲戚的要求,笔者肯定会将应该普查的项目普查一下,这样一般就不会误诊或漏诊了。庆幸的是,笔者没有给他做牵引治疗,连一般的推拿手法都没有做。否则,症状加重或发生了难以逆转的损害,熟人一翻脸,法院一告,笔者一辈子无过失记录的医学生涯也就算彻底完了。
此事现在想起来,我的脊背还在冒冷汗。
还有一次脊背冒冷汗的事。那是在3年前的一个上午,我正在病房推拿针灸病人,过去的一位女病人范某弯着腰找到我,说她腰椎间盘病又犯了,最近腰痛得很,请我给她推拿牵引治疗。因为范某13年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利用牵引手法复位术治好的,所以,这次她又找到了我,希望用同样的手法为她解除痛苦。于是,我便收她住了院,准备“老调重弹”。然而,当我仔细询问这10年内的病史时,她说她半年前曾经因乳腺癌在安徽省某大医院做过一侧(右侧)乳房切除术,以后定期做化疗。这半年多来,她一直恢复很好,连这家大医院肿瘤科的医生都说她以后可以“高枕无忧”了。确实,女病人这次在本科的一些生化检查都正常,胸片以及肝脏、肾脏、子宫、卵巢等B超均未发现异常。可腰骶椎磁共振(MRI)片子以及报告出来后,却令笔者大吃一惊:胸12到腰1、腰3到腰4、腰4到腰5段脊椎椎体均有破坏性改变,提示有可能是“脊椎转移瘤”。那么,何处“转”来的呢?我首先想到了范某的“乳腺癌”既往史。后来经进一步检查以及本院肿瘤科会诊,果然是乳腺癌转移造成的。“我幸亏没有给她牵引推拿,否则,患者瘫在床上,我将如何收拾这‘残局’?”至今,我一想起来也是汗水涔涔、心里后怕。
近几年来,“祸起熟人”的医疗争议案件频繁出现。医务人员对于本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有关系”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或优惠,如不挂号、不排队、不收费、不写病历、不让患者签字等,这属于医务人员在完成从业机构交给的工作任务中的违规操作,发生争议要按医疗纠纷对待。
某省医学会曾经对所完成的100多例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进行分析,发现缘于找熟人帮忙,日后患方反目引起争议的竟占1/5。专家认为,医患为熟人关系,不会影响鉴定的公正,但这种“祸起熟人”的争议最终伤害的仍是医患双方。
为此,笔者劝诫我的同行们,在对熟人患者给予“关照”的过程中,对熟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对涉及患者预后的原则问题,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办,必要的检查不能省,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违规处理不能做,尤其是病历书写及患者必要的签字是不能被忽略的。总之,不要以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常规为代价,否则,一旦出了纰漏,将后悔莫及!
另外,希望我们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亲属也要多多理解医务人员的“难处”,多配合他们的“工作”,不要肆意干扰医务人员的诊疗常规。如今,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是认真负责的,医疗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谁不想树自己的牌子而“自毁”呢?当然,对于那些动辄“大处方”、乱检查、乱治疗的医务人员应该抨击并揭露之!
总之,找熟人也好,不找熟人也好,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医德好,素质好,技术棒,对所有患者不论亲疏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患者才放心,才不会找熟人。
(原载上海《大众医学》杂志2009年6期、《健康报》2010年4月23日,署名:益思)

图片1.jpg

(原载《中国医师报》2009年6月11日,署名:康静)
 
岂能如此“用药” 
前不久,笔者的一位农村远房亲戚因全身疼痛来省城就医,当笔者询问她近年来是怎么治疗的,她说过一段时间就在本村一家个体诊所吊一次水,每次“吊”的药物是头孢和地塞米松。
“岂能如此用药?”我惊诧地问。
“用药有问题?”亲戚也感到诧异,急忙问道。
“当然有问题!”我生气地问,“这样用药,是你们村医的主张还是你们自己的主张?”
“我们孩子爸的主张,村医老顾见我们这样要求,他也没有说什么就给‘吊’一次……”亲戚小声地答道。
“这……”我一时不知如何说好。 
笔者批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被大家形象地称作“三素一汤(糖)”,存在问题也最多。有关药物专家指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素一汤(糖)”非常有名,那时的概念是“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混合起来加糖盐水静脉输液”,这是当时应付疾病的最常见手段之一,很多不该用的地方也用上了。其中抗生素能杀菌,激素能避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维生素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输液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是应对感染和发烧的一个“法宝”,然而却存在着严重的滥用现象。时至今日,“三素一汤(糖)”仍是误区最多的药物,我国近一半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可见,笔者这位远房亲戚的“用药”确实很“糟糕”。(1)亲戚患的是什么病?关节炎?脓肿?结核?肿瘤?还是心因性疼痛?等等,到现在也没有诊断清楚,因为他们为了节约钱,不愿到正规医院作详细检查,因为一检查就要大花钱,于是便在村医那里盲目“对付”。(2)亲戚的血常规以及血沉等检查都没有,那么,她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还是根本就没有感染,其身体的疼痛来源于脊椎或关节、脏器等的毛病?(3)亲戚如果是细菌感染,虽然可以用抗生素,但也不能过一段时间“吊”一次“水”(抗生素),应该连续使用3—7天。这是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之一。切忌用用停停,停停用用,或大剂量长期用或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够,这样的乱用或滥用非但不能有效杀灭体内致病菌,而且容易使残留的10%—20%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延长康复时间,甚至造成无药可治的恶果。(4)亲戚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先锋4号更是欠妥。况且,亲戚说的先锋4号是否误传?因为先锋4号没有针剂,只有片剂,说的是否是第四代头孢即头孢吡肟针剂?我们知道,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比较大的,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感冒,90%以上是病毒性的,使用抗生素等于无的放矢“乱弹琴”,一般在5—7天后感冒不见好转且伴有“上感”或支气管炎、肺炎等,使用抗生素才较妥当。如果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症状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用抗生素,也要尽量口服或肌肉注射,不要滥用“静滴”。因为“静滴”(“打吊针”)排泄最快,保持体内的有效浓度最低,作用时间短,效果差、不稳定。(5)亲戚如果是细菌感染,盲目使用地塞米松这样激素类的药物,也是很不妥的,很可能会加重细菌感染的程度。如果患者是结核、肿瘤等,乱用激素等于“助纣为虐”,使病情“雪上加霜”。
可见,用药跟用兵的道理一样,用得正确,不但疗效好,而且毒副作用小。如果只考虑疗效,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人也许这病好了那病又出来了,甚至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有关专家作过统计,2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由此可见,“大兵团、多方位”以及滥、乱用激素和抗生素的药物治疗方法,其后果是严重的,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个很大的威胁!
人是会生病的,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其实,有的病可以不治自愈,有的病稍用点药即可见效,人的自身有一定的能力抵御外侵的细菌、病毒。所以,好的医生在给病人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调动人的因素,极力提高病人自身的防病能力,不主张“尽剂”(用足量或超量的药),中医所说的“三分药,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由于现在的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营与国营之间,国营与集体、个体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为了名,为了利,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得不使用他们的赚钱绝招,采用“大兵团、多方位”的方法治病,只求“速效”,不考虑滥用药物后果。病人大多不懂医理,不知其中奥妙,单纯追求“效果来得快”,认为谁治病的效果快,谁就有本事,是神医,是“华佗再世”云云。一些素质低下的医生,特别是那些营利型医院及诊所的部分医生,以及那些个体医和江湖游医,正是利用病人及亲属的这种求成心切的心理来对付。
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要不然,怎么会有“是药三分毒”这句警言睿语呢!
当然,要做到科学而又合理的用药很不容易,这不仅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药物学和药理学知识,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确定适宜的药量,而且在同时服用2种以上的药物时,还必须充分估计它们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用药是一门学问,一门很深的学问,医生除了用药技术外,对病人还要有责任心。说白了,就是良心。至于病人及病人亲属,也要掌握一些用药常识,不要被“速效”二字所迷惑,患者及患者亲属更不能逼迫医务人员要求“速效”。

图片2.jpg

(原载《健康报》2009年8月19日、河南《医药卫生报》2009年8月28日)
 
拔火罐也要注意安全
2009年8月14日,在长春市朝阳区昌平街与西朝阳路南胡同交会处西侧某美容院,市民刘女士在该美容院拔火罐时,服务员不慎将酒精洒到她后背上,酒精发生燃烧将她烧伤。据悉,刘女士后背、双上肢烧伤,烧伤面积达全身的12%,为深二度烧伤。可见——
拔火罐不是随意“拔”的。我们知道,拔火罐方法很多,如闪罐、走罐、留罐等,但家庭或保健按摩中心用留罐的方法较多。而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上。
值得注意的是,拔火罐最好用95%的酒精棉球点火,点燃之前,要检查棉球的干湿度,太干火力不足,太湿酒精下滴(可将湿酒精棉球挤一挤或甩一甩),尽量不要让燃着的棉球碰到罐口,以免烫伤或烧伤皮肤。其次,拔罐前要检查罐子是否完整,有无裂缝,罐口是否平整无缺。同时,罐子不要太薄,防止割伤皮肤。还有,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适宜用小罐,火罐的罐口要对准施术的部位。至于留罐的时间则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疱。若是起疱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疱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另外,起罐时别使劲往上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吃得过饱或饥渴时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都禁止使用拔火罐。
总之,操作者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能分心,按规范操作,切切不能在操作时三心二意,或马马虎虎,否则,还会出现像刘女士这样被严重烧伤的惨剧!

图片3.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9月10日)

夏季离不开的“露露” 
夏季,由于气候干燥及炎热的缘故,许多人容易生皮肤疖肿,尤其是小孩,整天上痛下痒,很是痛苦。其实,在这些小病小痛的初期阶段,如能及时服用一些中草药如金银花制成的饮料、粥、汤、露之类,就会小事化了;或在未病之前就服用些,还可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学认为,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胃经,是清热解毒消暑的良药,可主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外伤感染、小儿痱毒等疾病,例如金银花、菊花、代代花、玫瑰花、合欢花各取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除了清热解毒,还可以养颜美容,适合于年轻女性。还可以取金银花30克、陈皮20克、山楂20克、桔梗10克,或者金银花2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陈皮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服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预防咳嗽等作用。
近年的研究发现,水煎金银花饮服后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有减肥作用;其次,金银花还有好的抗癌作用,单用或配合其他中药,可治疗鼻咽癌、乳腺癌和一些中、晚期癌症的继发感染、发热等。香港中药研究中心有关学者和美国学者合作研究,还惊奇地发现金银花有抑制艾滋病毒生长的作用。
“金银花露”是夏令保健清凉饮料,《纲目拾遗》中说它“气芬郁而味甘”、“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解暑”。夏季,经常喝些金银花水当茶饮用。若加菊花10克,疗效更为显著。对疮肿、上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乳腺发炎等疾病,取金银花10~20克,加水煎服,每日2次,可收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效果。用金银花20克,入铁锅中焙干研末,糖水或蜂蜜调服,治疗暑热泻痢,是古书记载的有效验方,也是民间常用的方法。
现在,药店里卖的金银花露水,很受人们的欢迎。它就是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的。每逢炎热的夏天,这种药水便成了千家万户必备的良药。如果您想自行配制,可取金银花5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然后先猛火、后小火熬煎15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熬煎,取二煎药汁,还可第三次加水取汁。最后将数次药汁一并盛装,加盖后放入冰箱备用。代茶饮服,可饮用3天。若加些冰糖和少许橘皮,味甜清香,可作为夏令常服的保健饮料。
如今,随着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银花的用途正由药用向食品、饮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发展。金银花冲以代茶,能防暑降温。以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流行一种被称作为“神水”的保健饮料,它就是用金银花为原料制成的“金银花晶”。这种“神水”保持了金银花特有的色香味,是一种芳香性的保健饮料,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作用,尤其是对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小儿痱毒等有特殊功效。
链结
薄荷甘草露    薄荷10克,甘草3克,将两药同放入锅内,加开水约3000毫升,加盖煮沸15分钟,取汁加蜂蜜适量即可饮用。薄荷甘草露具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用于咽喉痒痛不适、嘶哑、咳嗽等症。
白荷花露    白荷花50克,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液加冰糖饮服。此露气香性凉,可解暑热、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烦渴、爽精神,适用于感冒暑热、烦热口渴、喘咳痰血等症。
梅花露    白梅花50克,用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冰糖适量饮服。此露具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的功效,可防治中暑。
荷叶三鲜露    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0分钟,过滤,再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搅匀,冷后代茶饮,有清热防暑、生津止渴之良效,本方实为盛夏消暑之佳品。
菊枣蜂蜜露    菊花50克,大枣5枚,麦冬20克,加入清水2000毫升,煮沸后保温30分钟,过滤,另加入适量蜂蜜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饮料清爽甜香爽口,具有明目养肝、生津止渴、清心健胃和消除疲劳之功效。
银竹解毒露    金银花、菊花、淡竹叶各2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入适量蜂蜜。有清热解毒、明目除烦、清心热、利便之效。
山楂、麦冬露    山楂、炒麦芽、麦冬各15—30克,水煎后晾凉饮用,有开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适用于夏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三豆露    荷叶15克,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30克,先将荷叶切碎用纱布包好,与绿豆、黄豆、白扁豆一同入锅内,加水煎煮至豆烂后,取浓汁加适量蜂蜜饮服。有清热解毒、利湿祛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对脾虚湿重、慢性腹泻者尤为适宜。
西瓜翠衣露    削去外面绿皮的西瓜皮(即西瓜翠衣)60克,白糖适量,将西瓜翠衣洗净后放锅内加水煮沸15分钟,取汁加糖即可服用。西瓜翠衣露具有清暑解热、泻火除烦、利尿降压等作用。 

图片4.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5月22日、广西《家庭医药》杂志2009年8期上半月刊)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