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杂谈】​同样牵引,我咋加重?||王金山(安徽)

时间:2022-03-24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510评论:0
纪实微故事

同样牵引,我咋加重?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颈椎病患者,生理曲度明显变直,医生看后建议我做颈椎牵引,可我工作太忙,不能去医院做,便买了一副颈椎牵引器械在家里做。可令人不解的是,别人牵引有效果,我牵引一段时间后怎么症状反而加重了呢?

湖南   何娟

何读者:

颈椎牵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牵引的疗效与牵引的设备、牵引重力、牵引时间、牵引角度等因素关系密切,如果处置不当,非但无效,甚至能使症状加重。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那么,自我牵引时应注意什么?因为您的牵引带及牵引架是到正规药店买的,质量一般没有问题,这里不再赘述。这里说一说牵引的角度、时间及重量问题。一般来说,牵引的角度以轻度的前屈位,即头前屈与躯干呈10°一20°角为宜,但对某些患者则应根据病情选择牵引角度,例如颈椎间盘突(脱)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的患者,不宜采用前屈位;早期症状较轻的患者,以颈椎自然仰伸位牵引较好;椎管狭窄及黄韧带肥厚的患者,则应避免后伸位或仰倾位牵引。至于您,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最好采取仰卧位睡姿牵引,再逐渐后伸牵引,亦可实行间歇式牵引,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否则,盲目地实行坐位牵引,使颈椎后纵韧带附着点受力增大,不符合生理力学的要求,且易加快颈椎增生速度。其次,牵引的重量可从3公斤一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8公斤一10公斤。每回牵引的时间在10—30分钟,每1个疗程以3—4周为宜。在症状缓解或消失较快时,不应过早中止牵引,以减少复发。具体的牵引重量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牵引效果而定,一般以牵引时无头晕、疼痛,牵引后症状减轻、无疲乏无力的感觉为宜。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卧位牵引方法为患者卧床,头顶部床架上安装滑车,枕颌带兜住患者后枕和下颌后,牵引绳经头顶部滑车下垂牵引一定重量。卧位牵引的优点是,患者可充分休息,在睡眠时也可牵引。卧床牵引适应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的患者,也适合于24小时持续牵引的重症患者。其次,对年迈、反应迟钝、呼吸功能不全及全身状态虚弱者,在睡眠时不宜持续牵引,以防止引起呼吸梗阻或颈动脉窦反射性心跳停止。还有,脊髓型颈椎病如果仅仅希望于牵引疗法,疗效不仅欠佳,且自我牵引风险很大。同样,由于钩椎关节明显增生所造成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自我牵引也要慎重,以免“牵”法不当而牵“晕”过去。

图片1.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28日、江苏《祝你健康》杂志2010年10期)  
足跟痛跟“肾虚”有关?
编辑同志:
前不久,我因双侧足跟痛到一家中医院就诊,那位老中医看后说我属于“肾虚”,要补肾益气,强筋健骨治疗。我不明白,足跟痛怎么跟“肾虚”有关?有什么简易且有效的方法治疗?
湖北   周金霞
周读者:
老中医的说法是对的。足跟痛,中医将此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侵袭型、肾虚型等,每型都有不同的特点,肾虚型多发于40~60岁的人,以单足或双足足跟痛为主证。每于久行、久立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还常失眠、遗精等。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因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循内踝之后,进入足跟。所以,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房劳过度,大病久病之后肾的精气亏损,不能充养于足跟,则见足跟痛。
这里要提示的是,肾虚有阳虚、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等类型,各类型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例如肾阴虚证患者宜滋肾养阴,方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患者则宜温肾补阳,方用右归丸。肾阴阳两虚患者,宜补阴益阳,方用五子衍宗丸。肾气虚患者,宜补益肾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如果肾阴虚患者误用治疗肾阳虚证的右归丸,则会使虚火更加上炎,不但没有疗效,而且会加重病情。至于推拿或曰按摩,应予补肾益气,强筋健骨。以足少阴、足太阳经为主。取大钟、太溪、照海、命门、腰阳关、肾俞及局部阿是穴等。手法以揉法、按法、擦法、弹拨法等为主。机理则为因足跟痛由肾虚所致,故取足少阴肾经以补肾健骨。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故可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用按揉法以加强益肾的作用。因肾藏真阴真阳,肾阳虚不能温煦足跟部经络而致痛,故用弹拨法于局部,按揉命门、肾俞、腰阳关诸穴,使气血运行通畅。取督脉经之穴推拿(按摩),又有补肾壮阳之功效。
其次,药物以及理疗、手术等,效果都可以。有人介绍采用一种简便易行的“鞋垫开洞法”,即在鞋里垫上软垫,在足跟痛的相应部位开一个洞,这样可使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时足跟部相应落空,从而得到减轻压力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另外,采用醋水浸泡方法十分有效,即加入适量的醋(醋与水之比为1∶10)或直接用米醋1000毫升,加热至脚可伸入浸泡的温度,每天泡足30分钟至1个小时。浸泡过程中醋温下降,应再次加热。可连续浸泡15~20天为一疗程,如果症状没完全消除,可隔20天后再重复1~2个疗程。
最后要交代的是,此类患者平时尽量不要长途行走、长时站立,要选择合适的鞋子,不要穿高跟硬底鞋等。

图片2.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6月25日、北京《药物与人》杂志2015年11期)

药物联用不当胃遭殃 
一个星期前,柳女士不小心扭了腰,导致腰腿疼痛麻木难忍。社区卫生院的医生给她开了腰痛宁胶囊。回家后老公又从药店买来了根痛平冲剂和风湿骨痛药酒。为了尽快痊愈,柳女士同时服了3种药。谁知第3天,柳女士胃痛得厉害,急被家人送到大医院,诊断为胃大出血,经抢救才保住一命。事后,患者百思不得其解:几样药放在一起吃,药效不是更快吗?
柳女士的认识不无道理,但也有偏差。药放在一起吃,搭配得科学合理,疗效确实好,医学上叫药物的协同作用。但是,这种重复用药即等于擅自加大药物的剂量,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着增加了。
就柳女士同时吃的这3种药来说,腰痛宁胶囊有温经通络、散瘀止痛的作用,对风寒湿痹阻和血瘀气滞之腰腿痛诸证者有显著疗效;根痛平冲剂有舒经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颈椎病、腰椎病、肥大性脊柱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风湿骨痛药酒的作用与用途是驱寒散风、利湿、活血止痛。
可见,这些药物的作用、用途都差不多,且对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再同时服用,犹如“雪上加霜”,加大了对胃肠道和肝脏、肾脏的毒性。正好柳女士原先就有胃溃疡,这3种药的不良作用加起来联合攻击,即破坏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溃疡侵蚀血管,即引起出血。
所以,联合用药应掌握这样的原则,就是口服、肌注或静滴、外搽、外贴、外洗、外敷等分别选择使用。如这次因腰腿痛同服的3种中成药,可改成口服根痛平冲剂,腰痛宁胶囊口服药改成外贴或外敷等,必要时予以药物甘露醇等静滴3—5天,这样一般不会太大损伤胃粘膜,即使有也比较轻微,而且对腰腿痛的治疗有协同作用。至于风湿骨痛药酒最好别再服用了,以免药物“打架”。

图片3.jpg

(原载湖南《大众卫生报》2012年1月12日)
 
止痛药外用效果不如口服吗?
我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经常口服镇痛药物布洛芬以及芬必得等以缓解疼痛。最近,一位朋友说我经常这样口服不好,弊大于利,不如改成外搽止痛药膏。然而,我又担心,止痛药外用能起到缓解关节疼痛的目的吗?是不是比内服药效果差?
安徽读者:刘冰清
本期答疑专家: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金山
我们知道,头痛、牙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等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以及合成药物如止痛片、去痛片等。但不可忽视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可引起烧灼感、泛酸、上腹痛等症状,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
为了减少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外用止痛或镇痛药类的品种纷纷问世,如芬必得乳膏、扶他林乳胶剂、云南白药喷剂、消痛灵搽剂、热敷散等。
那么,这些外用药物是不是比内服药物效果差呢?专家认为,效果不仅不差,且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如外用药芬必得乳膏,采用布洛芬为止痛成分,其独有的水包油结构配合进口基质,可以使止痛成分快速渗透患处,及时缓解疼痛,治疗急性扭伤以及关节炎等疼痛,效果不逊于口服药芬必得胶囊;再如扶他林乳胶剂,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迅速进入组织,深入渗透,止痛快速有效,且使用方便、不油腻、不会污染衣物,味道也十分清淡,因此,很受患者欢迎。而内服药扶他林胶囊或片剂,因为对胃肠道刺激明显,遭到了冷落。
如今,国内国外的多个治疗指南中已经提到,外用止痛抗炎药在颈肩腰背痛,急性扭拉伤,手、膝等骨关节炎治疗中是第一选择,应在使用口服药之前优先考虑使用。
为了保证外用止痛药的治疗效果,我们要注意的是,每日可使用3~4次,疗程应视病变性质而定,短则几天,一般使用两周左右,个别情况请遵医嘱。其次,涂药前须用温水清洗或浸泡病变部位几分钟,然后用手指按压找出病变处最明显的压痛点,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展2~3厘米作为涂药部位。涂药后,要用手在涂药部位轻轻按摩几分钟,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另外,涂药后至少在2小时内不要清洗涂药处,以便药物充分吸收。

图片4.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17日)
  
清热消暑多拍“窝”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由于盛夏气温过高,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从而易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抽风等。为了预防“夏季高温病”,若有闲暇不妨多拍打拍打自己的腘窝以及肘窝。
腘窝   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时比较明显,呈菱形。其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窝底是股骨下端后面和膝关节的后壁。此窝内充满脂肪,其中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此窝也是囊肿好发的地方。
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腿弯部(即腘窝处)。经常拍打腘窝有行气活血、散瘀提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用。用于一般保健可反复拍打100~200次;如用于中暑发痧,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若用于缓解腘窝痉挛疼痛以及消除身心疲劳等,可反复拍打数百次,以自己能忍受为度。
肘窝   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底向上,尖向下。底界为肱骨内、外上髁间的连线,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外侧界为肱桡肌。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取坐位或仰卧,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2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拍打肘窝有行气活血、散瘀提毒的功用。如用于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如果配合针刺出血,轻症中暑可愈,重者可明显缓解。
腋窝   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腋窝处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的极泉穴。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以及清热解暑等功效。
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肚脐窝   人体腹白线中部皮上一个圆扣形凹陷,向后平对第三腰椎。腹白线是从人体的剑突到耻骨联合由两侧阔肌的腱膜,在腹前壁正中线交织形成的线。此窝上的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宅室,如果经常按摩,可起到培元固本、安神安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腹部圆扣形凹陷处100~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操作者可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拍打之力由轻而重,身体健康者还可适当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
腰骶窝   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这个地方,大有裨益。
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纵向或横向连续拍打腰骶部,反复3~5遍。尤其骶骨两侧,用力可稍重。操作时,上下拍打要有节律,力量由轻而重。此法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以及清热消暑和消除疲劳等功用。
 注意事项 
操作者拍打的力量应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另外,在用虚掌拍打体表前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尤其是腹部和腰骶部的拍打法最好不用。

图片5.jpg

(原载《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2009年5月21日、《健康报》2009年5月21日、《海南特区报》2009年5月21日、黑龙江《家庭保健报》2009年6月2日)

图片6.jpg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