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纪实微故事】走出震颤世界||王金山(安徽)

时间:2022-03-21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423评论:0
纪实微故事

走出震颤世界
在医学界,最早系统描述帕金森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为纪念他,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詹姆斯·帕金森的生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某大学一位60多岁女教授一辈子待在实验室研究化学,平时动作利索,喜欢打乒乓球,突然在几年前动作变成电影里的“慢镜头”,女教授逐渐出现一侧手颤、肌肉僵硬、不能自控等现象,最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连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也跟着受累。且上肢的震颤常比下肢重,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发病早期,震颤仅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做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使之加重,睡眠时完全停止。强烈的意志和主观努力可暂时抑制震颤,但过后有加剧趋势。女教授患的就是典型的“帕金森病”,而根据调查,她并没有帕金森家族史。可见,这位女教授正是因为长期接触各类化学试剂而患上了该病,与后天“中毒”等环境因素有关。
科学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有三:身体老化自然引起的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所致;遗传易感性;接触环境有毒因素,“毒物”破坏神经组织引起。女教授很可能与长期接触“毒物”有关。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其主要病变特点是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呈隐袭性发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慢性进展性病程,5~8年后约半数患者需要帮助。震颤、强直、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与姿势和平衡障碍为其主要表现。至于患者的首发症状,存在着个体差异,依次为震颤(70.5%)、强直或动作缓慢(19.7%)、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12.6%)、步态障碍(11.5%)、肌痛痉挛和疼痛(8.2%)、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紧张等(4.4%)、语言障碍(3.8%)、全身乏力和肌无力(2.7%)、流口水和面具脸(各1.6%)。通常认为,从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2.5年。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样一个镜头。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患有帕金森病的拳坛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颤抖地接过火炬时,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他因为病痛而止不住抖动的双手。在圣火映照下,尽管老阿里行动迟缓、双手颤抖,但他的面孔显得无比坚毅,充满了感染力,那一刻成为奥运会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也赢得了“最伟大拳王”的美誉。
帕金森病被称为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目前全球约有600多万帕金森病病人,其中约有172万人在中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000万帕金森病人,届时,约有500万帕金森病病人在中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发病率为1%;如果是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则为5%;9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可达20%。该病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毒素(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可能致病)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20%患者因环境污染或受化学毒素侵蚀“中招”。
令人忧虑的是,帕金森病患者目前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之所以会早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不只是单纯缺乏多巴胺而导致脑组织逐渐被破坏。
另外,前不久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这很可能与他们平时用脑过度、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因此,普及防治知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帕金森病、关注帕金森病,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帕金森病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帮助患者早日走出震颤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手抖(震颤)或下肢乃至全身抖(震颤),并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也并非一定会出现手以及全身抖。甲亢、颈椎病、小脑病变、情绪、功能性病变都可能导致手抖乃至全身抖。运动迟缓是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帕金森病患者一定会出现的症状是运动迟缓。运动迟缓再加上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三者之一,方能做帕金森病的诊断。

图片1.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4月10日,署名:益思)
  
谷雨茶香沁心脾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今年的谷雨时间为4月20日。这一天,也是我国“全民饮茶日”。 
当今,各种茶纷纷应市。一杯在握,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肺脾。
茶叶的品种很多,从色泽、外形和茶质的特点,大致可分为红茶和绿茶两大类。茶叶品种因产地、色、形及风味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种。绿茶类的名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茅峰等。红茶类的名茶有祁红、滇红等。还有一种“乌龙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半发酵茶。花茶是将芬芳浓郁的鲜花放在上等的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味,其中以茉莉花为最有名。
茶叶虽然品种很多,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差不多的。据有关专家测定,有氨基酸、糖类、咖啡因、叶绿素、胡萝卜素和芳香性挥发物质等。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咖啡因、茶碱,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
“茶为万病之药”。饮茶既可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是一种简便的营养补充方法,同时又有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
茶叶治病,古代早有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可能是最早的记录。将茶叶及一些中药用开水冲泡或煮成汤饮用,可治疗许多疾病。如午时茶、神曲茶、甘露茶、人参茶、菊花茶等,由于取材容易,使用方便,治疗疾病效果显著,所以,易被人们接受。    

图片2.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4月18日)
 
为啥整脊时有响声 
近日有患者咨询说,胸椎后关节错位后,在施行整脊手法过程中,听到后背有“咔咔咔”的响声,有人说这就意味着错位的地方校正了。可是,施完手法后胸背仍然疼痛,这是怎么回事?
胸椎后关节或小关节错位,是指上一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胸椎的上关节突所构成的椎间小关节发生紊乱,并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胸胁部疼痛等症状。医生给患者施行整脊手法是对的,然而,有响声就说明错位的地方得到了校正,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关节的响声既可在正常关节出现,亦可在错位的脊柱复位时发生。当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或扭转时,瞬间拉力超过关节腔内中心的负压力,关节腔内周围的气体迅速向中心扩散,易形成响声。可见,在治疗脊柱病时所出现的响声并不完全代表关节复位,也不能证明有响声就会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有的患者可能出现响声,有的则不一定,且声音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国外有关资料研究表明,脊柱复位时所出现的响声和掌指关节受外力所产生的声音无明显区别。生活中,人们在活动脊柱或伸懒腰时,也经常会听到响声,然无任何的不适感。但临床中可以证明出现响声的关节均为不稳性关节,是脊柱功能失衡的一种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出现响声意味着胸椎关节错位已经校正的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而且患者胸背疼痛症状仍然存在更是令人生疑。另外,医生在施行整脊手法前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骨质疏松症、骨折、结核、肿瘤以及化脓性炎症等,包括拍胸部或胸椎X光线片以及查血象、血沉等,以免误诊误治。  

图片3.jpg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12月15日)
 
背法也能治疗急性腰扭伤?
编辑同志:
最近,我因在家里拖地不慎将腰扭伤,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说我是急性腰扭伤,给我背了背,腰痛顿时如戏剧般地消失了。我不明白,医生给我背了背,怎么就将我的腰痛“背”好了呢?
安徽    田小明
田读者:
背法属于运动类手法,即背者与被背者背靠腹(顺背法)或背靠背(反背法)站立,如果是顺背法,即被背者趴在背者的背上,两手搂住背者的脖子;背者两手往后将被背者的腰臀部勾住,使其双脚离地,并稍作抖动,亦可背着行走若干路程,此法有暖脾胃、助消化、消肿利尿、解痉等作用,适应于痛经、腹胀、腹泻、便秘以及胃肠痉挛疼痛、性欲冷淡、阳痿等病症。反背法即背者两肘部分分别勾挽住被背者两肘弯部,背者弯腰将被背者反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并稍作抖动,使被背者腰臀部达到牵伸抖动的作用。临床上,医生常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以及脊柱的保健等。
这里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顺背法或反背法,均可起到身心保健及放松作用。
由此可见,医生给你实行的是“反背法”,此法主要适用于腰部疼痛剧烈及后伸困难的患者。经过此法治疗后,有些患者的腰痛及后伸困难即可得以缓解。你即属于此幸运患者之一。
当然,女性孕期若给予背法,会引起流产或早产。如果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又患有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在给予反背法时,动作一定要轻缓,不能用蛮力,并随时注意不良反应。至于患者正在发烧或身体有出血、感染等,禁忌背法。另外,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急性发作时不宜“背”上医院。

图片4.jpg

(原载湖北《家庭保健》杂志2005年5期、《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6月7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