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缘文学•医学科普】牵拉孩子别弄出“牵拉肘”||王金山(安徽)
牵拉孩子别弄出“牵拉肘”
前不久,家住南京市西螺丝大街的幼儿“宝宝”在室内蹒跚学步,年老的奶奶见这孩子走路太慢且摇晃不稳,遂性急地拉着孩子的右手臂快速拖着行走,谁知还未走上几圈,小宝宝忽然哭闹起来,右手臂垂下来不能自由动弹。此时,奶奶慌了神,又是用手轻揉,又是用热毛巾外敷,但均无济于事。随后赶紧叫邻居帮忙急送至该市建邺区中医院求治。经医生检查,患儿系右侧桡骨头半脱位,即民间所说的“牵拉肘”。
“牵拉肘”,是许多家长或亲属带宝宝玩耍时“好心出差错”而惹下的麻烦。当您给您的小宝宝穿衣服,或拉着手散步、上下楼梯突然跌倒,您在猛然牵拉孩子的胳膊后,孩子骤然间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这时,孩子的肘关节往往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与取物,不能自由活动,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这就是“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这种错位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6岁以后却少见了。这是因为4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上端发育尚未完全,桡骨小头直径几乎与下部桡骨颈相等,而环状韧带又较松弛,因此幼儿肘关节时时处于伸直位置,当腕部部一旦受到外部的刺激,即牵拉时导致肱桡关节间隙加大,关节内负压骤增,关节囊和环状韧带被吸入肱桡关节间隙,桡骨头被环状韧带卡住,阻碍了桡骨头的回复,便形成了桡骨头半脱位了。
小孩发生脱位后,不要慌张,如果离医院近,最好请伤骨科医生诊治,必要时摄X光线片,一方面是为了确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排除有没有骨折,特别是撕脱性骨折。如果暂时没有条件就医,家长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复位。第一,如果小儿是右胳膊,家长可立于小儿的对侧,右手持腕部,左手在肘关节后部,拇指放于桡骨头上部,其他四指放在肘内侧。两手作对抗牵引,牵引时右手屈曲其肘关节,左手拇指向前推桡骨头,将肘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桡骨头处立即发生弹响,然后再伸直则疼痛消失,半脱位之桡骨头即整复。如果小儿是左胳膊,则选位正好相反,这点希望家长注意。第二,家长立于患儿的对侧,左手持腕前臂上1/3,拇指在肘前即相当于肘窝的前下部,四指在肘后,右手持腕部,拇指在腕后,四指在腕前,左手持肘沿桡骨头向前推动,右手持腕向背侧旋转,两手呈反方向旋转活动,同时沿前臂纵向挤压,即可复位。第三,家长之一抱患儿取坐位,另一家长与患儿相对。仍以右侧为例,与患儿相对的家长左手拇指放于桡骨头外侧,右手握其腕上部,并慢慢地将前臂旋后,一般半脱位在旋后过程中常可复位。若不能复位,则右手稍加牵引至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左手拇指加压于桡骨头处,然后屈曲肘关节,常可听到或感到轻微的入臼声;亦可屈肘90度,向旋后方向来回旋转前臂,也可复位。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操作方法虽然简单易掌握,但还要提请你们注意,幼儿的筋骨娇嫩,在作肘部相对牵引时,用力不可过大,只需略作拔伸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有跌伤或摔伤等病史,尽量待摄X光片后排除骨折或明确脱位后再进行理筋整复治疗。复位成功后,孩子不疼痛了,那么,也就不哭闹,旋屈肘关节自如,便能上举取物了。如无明显肿胀,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值得要注意的是,做好孩子的肘关节保护非常重要。即复位结束后,为了防止再脱位,最好用颈腕吊带悬肘位2~3天,家长在这期间,尽量不要再牵拉着孩子的手做游戏或上下楼以及散步等,孩子若不慎跌倒,应抱着孩子的腰部起来,而不能牵拽胳膊。早晨给孩子穿衣服,动作要轻,不要生拉硬拽孩子的胳膊,防止肘关节习惯性脱位。
总之,像文前所叙的那位“宝宝”奶奶,一开始牵拉幼儿就是错,然后在孩子“脱臼”后又胡乱地揉捏更是错上加错。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懂些医学科学知识,想做个合格的孩子“保姆”还真不容易呢!
(原载上海《自我保健》杂志2000年1期、《中国健康》杂志2005年11期、《人民日报·健康时报》2001年5月10日)
腰背疼痛有“操”做
编辑同志:
我是位白领女性,工作十分顺心,工资也很高,唯感烦恼的是,不知何时患上了腰背痛的毛病,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腰椎后凸引起的“腰肌筋膜炎”、“腰椎小关节紊乱”等,推拿、理疗,效果虽不错,可就是断不了根。一个月前,有朋友来访,介绍说做腰背肌锻炼操效果好,并嘱我每天早上和晚上做5—10分钟“滚动操”。我如此坚持下来,可最近怎么腰背痛反而加重了呢?另外,可配合什么样的药物治疗较好?
海南 钟爱丽
钟读者:
防治腰背疼痛的体操很多,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地照学,如你使用的“滚动操”,就欠妥。
滚动操,亦可称团身滚动法、“不倒翁操”等,即每天早晨或晚上临睡前,仰卧在硬板床上,两腿屈膝贴腹,双手抱紧膝部,腰背肌肉放松;然后两腿用力下压,同时低头、含胸、团身;在两腿下压的作用下,使身体上部尽量抬起,抬到一定高度时,上体再向后倾倒还原成原来姿势。滚动幅度由小到大,身体像不倒翁一样反复地滚动。每天在床上做2~3组,每组30~40次。此操有防治腰背疼痛的作用,但适应于腰椎前凸和脊椎前滑脱症的人,如果腰椎平直及后凸的人,就不宜如此锻炼。否则,会使腰椎后凸更加明显而加重腰背疼痛。你正好属于腰椎后凸,腰背疼痛加重可能与此有关。根据你的脊椎后凸情况,建议你改用“飞燕点水法”(俯卧式)操锻炼,即早晨或晚上睡在床上使身体呈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上,此时腰肌、上肢肌及下肢肌同时用力收缩,尽量使上胸及下腹部离开床面,保持10~15秒,然后放下休息片刻,连续做5~10次。亦可配合“仰卧抬臀法”(拱桥式、仰卧式)操锻炼,即每天早晨或晚上仰卧在床上,双肘撑于床面,双膝微屈,头置于枕上,此时背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大腿后侧肌肉用力收缩,挺胸、抬臀,呈拱桥形,保持半分钟左右,然后复原,如此连续做5~10次。
另外,腰下垫5—10厘米厚的枕头或枕巾等可以维持腰椎生理前凸姿势,使腰背肌放松,对于腰椎和下胸椎压缩性骨折还有促进骨折逐步复位等。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下垫枕,亦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消除对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进而缓解腰腿痛等。
最后要交代的是,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做这样的体操动作应轻缓,千万不要动作莽撞。同时,患有肿瘤、结核、脓肿以及较严重的脑、肝、肾、肺、心脏等方面毛病的人不要做,女性在月经期、怀孕期也不要做,但产后的妇女休息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这样的锻炼了。
(原载《中国医药报》2000年11月5日)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
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乃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然而,煎煮中药的方法是否科学与合理,往往与中药的疗效有直接的关系。许多病人就是因不会正确煎煮中药,而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大打了折扣,也直接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一位很有名气的中医师,给病人遣方用药时十分谨慎,许多病人服他的药效果都很好,唯有一位病人效果不理想。中医师仔细询问,原来问题出在煎煮手续上。中医师开的药有的要先下,有的要后下,且煎煮时间都十分讲究,可这位病人嫌麻烦,每次都像煮大锅饭一样将药放在一起煮,而且煮的时间太长,这样,药效岂能不被破坏呢!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正确合理地煎煮中药呢?
首先,盛器的选择很重要。由于中药里含有不少鞣酸或其他生物碱,遇到铁或其他金属时,可使中药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轻则减轻药的效力,重则生成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选用砂锅煎药为最好,或用搪瓷器具也可。对于铁器则要忌用,铝制品也要避免应用。
其次,煎煮中药前,通常要检查一下,认清哪些是先煎的,哪些是冲服的,不能混在一起煎煮。有些中药如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较为坚硬,要敲碎后再煎。水要用干净的水,不清洁的河水或池塘水不可应用,有些人爱用开水煎中药是不妥的。煎煮中药前,通常要将中药浸泡一下,用于慢性疾病的滋补药品,常要先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对一些急性病症,尤其是一些风寒表证的用药,常常是随泡随煎,夏天或气温高的地方,中药也不能久泡。每剂中药的加水量要参考中药配方数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要灵活掌握,一般加水超过药面2~3厘米为好,使煎成的药汁150~200毫升。煎煮中药的火候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小火慢煎,家用电炉煎药,常常不易掌握火候,不宜选用。煎煮的时间通常根据医嘱来定,一般地说,不同的中药或不同的疾病,所要求煎煮中药的时间而不尽相同,风寒解表药、急症,要急火快煎,一般5~10分钟。强壮滋补药、慢性病症,煎煮中药时间要长,可达1~2小时。例如应用中药金银花、菊花、紫苏叶、地丁、鱼腥草、大青叶、马齿苋、车前草等以花、叶为主的中药,或者是肉桂、陈皮、砂仁、藿香等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不宜久煎,大概10分钟即可。而黄芪、党参、当归、龟板、鳖甲、巴戟天、肉苁蓉等药品,应煎半小时至1小时。有的老中医认为,人参应以微火煎蒸,长达2~3小时更好。有些中药如天南星、半夏、附子等含有毒性,要先行煎煮,可以减少毒性。有些粉剂(青黛)、小颗粒药品(车前子、莱菔子)要选用纱布包好,才能煎煮。一般的中药均需分煎二次(头煎和二煎),有人早晚各煎一次,随煎随服,有人连煎二次,将药液兑混在一起,分二次服用。煎煮中药的要求,应结合地区、季节及家庭的具体条件,还要遵照中医师的嘱咐,以保证中药得到合理的应用,发挥应有的效力。
总之,煎煮中药,可是学问大大哟!
(原载《中国医药报》2001年2月25日)
刚服优降宁 别吃食母生
——高血压病人学点药品配伍禁忌
前不久,笔者到一个亲戚家拜访。进门寒喧了一会儿,亲戚面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我要吃药了!”“怎么,您老的身体不好?”笔者关心地问道。“还不是老毛病嘛,高血压、胃炎……”亲戚念叨道。“您这两种毛病,吃药可要当心呀!”笔者说。“可不,药吃多了,也不管用了,血压忽升忽降,有时光升不降……”亲戚十分苦恼地叹道。“您都吃的是什么样的药?”笔者进一步追问。“降压药有优降宁、利血平,治胃药有食母生……”亲戚如实地回答。 “啊,难怪呢!”笔者不禁慨叹道。 “怎么回事?”亲戚愣愣地问。 “药物合用,不排除联合作用或相乘作用,但是也有许多合用后会有相反作用,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反而增加药物的毒性,这叫药物配伍禁忌。就拿您所吃的药物来说吧,食母生,又称酵母片、干酵母,是非处方药之一。本品为啤酒酵母菌的干燥体,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多种酶,有补充多种维生素及消化食物的作用。用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疾病(如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糙皮病等)的辅助治疗。可您知道吗?食母生中含大量酪胺,在正常情况下,酪胺由肠粘膜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分解灭活,不被吸收入血,如果同时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则酪胺不能被分解灭活,而被吸收入血循环,产生间接的拟交感胺效应,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可是,在我们健康人体内,存在着‘单胺氧化酶’,能分解食母生中富含的‘酪胺’,防止其在体内蓄积。可您是位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药物优降宁、利血平等,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力,使机体内减弱或丧失对酪胺的分解能力,因而若在此时服用食母生,易在体内产生蓄积。酪胺在体内蓄积后,可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后者对于外周血管具有明显的增加阻力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心里难受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颅出血、昏迷、抽搐等。因此,有关专家一再谆谆告诫我们,高血压的病人在服用优降宁、利血平等药物后的半个月之内不宜服用食母生。由此可见,您这吃的药里问题很大呢!”笔者一口气说道。
(原载《人民日报•健康时报》2001年4月5日)
继续浏览有关 安徽 的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