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要以大局为重”,或曰“要照顾大局”这样的词组就是“聪明绝顶”的佐证,也逐渐成为某些人翻云覆雨让人穿“水晶小鞋”的“名言”。前不久,一位友人来访,忿忿地说道:“我向上面反映情况,说我们单位虚报产量数字,并有偷税漏税行为,结果我被单位领导以‘不以大局为重’为由狠狠训了一顿,并调离了办公室,明曰待岗,实则失业……”另外一位医生朋友也忿忿地说道:“我向新闻媒体披露了我们医院的‘药品回扣’情况,结果,使我们医院的先进牌子被摘,职工的一级工资‘泡汤’,于是,我在这个单位仿佛成了‘过街老鼠’,领导斥责我“不照顾大局”,同事骂我是“叛徒”、“奸细”……2006年9月1日,成都市金堂县人民医院院领导开会宣布,为了“顾全大局”,配合上面的“反商业贿赂”运动,一般医生至少要上交300元,科室主任至少500元……如此“顾全大局”的人人过关的“回扣指标”,当即受到了大多数医务人员的抵制,新闻舆论则将其“做法”称为是“截壁虎尾巴”,是一种对医务人员的“变相要挟”,而真正的“大鱼”则借此“迷雾”蒙混过关……一位死者亲属向某记者告状,说他的老父在某大医院就医,遇到了一位“马大哈”医生,将他老父误治而死,要记者替他伸张正义。于是,这位记者便去采访,于是,这位记者受到了某些人的“要照顾大局”的警告,即要维护这家大医院“三甲”的光辉形象,如果将这一医疗事故披露出去,医院“三级甲等”的牌子就保不住,医院的等级包括全体医务人员的奖金以及院领导的乌纱帽等等,都要受到致命的影响。等等。原来如此,这位记者着实犯难了,最后只有笔下留情。难怪有的地方为了“照顾大局”,喝本地酒“爱县”,卖外地酒加税;用本县药厂药品奖励,用外地药品处罚并查封;本地出了纰漏,如矿难啦,特大火灾啦,“豆腐渣”桥梁倒塌啦,等等,记者去采访,对不起,如果当地主管部门不同意,外地的新闻媒介不得到此进行采访,谁要擅自接待,“口出妄言”,对不起,别怪“党纪、政纪”处分,这也是“照顾大局”嘛!怎样做才叫“照顾大局”?或曰“以大局为重”?我们究竟要“照顾”什么样的“大局”?下级有下级,上级有上级,所谓保护本单位的利益就是“照顾大局”,那么,每个单位都如此效法、模仿,那不成了“本位主义”,“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中央的号令岂不成了一纸空文?下级的上级岂不是失了控?近几年来,许多贪官污吏就是打着“大局”的旗号,欺上压下,疯狂打击报复那些举报他们恶行的人!大贪官陈克杰,不就是以“不照顾大局”将原《广西日报》社的一位“老总”发配出去了吗?改革开放,经济搞活,政治上的条条框框少了,但并不意味着自由散漫,生活、工作以及方方面面都没了“红灯!”那些所谓“照顾大局”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照顾大局,而是拉大旗作虎皮,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巩固他们的“宝地”,成了不受中央钳制的“自由区”、“小中国!”我们只有一个大局,即建设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主义中国。每位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能顾全这个大局,维护国家的利益,同那些以小局冒充大局,自己不顾大局还要别人照顾他这个不顾大局之“局”的歪风邪气作坚决地斗争,决不能让“本位主义”、“军阀割据”、“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势力蔓延,削弱或架空了中央的统一领导。大唐时代的“安史之乱”,“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我们应时时警醒啊!话说到这里,笔者还要罗唆几句,即为了防止部下玩“照顾大局”的游戏,我们的上级或上级的上级制定的“连坐法”,即一人出差错,“一票否决”,全体跟着受罚是否妥当,这大概也是下级单位领导“瞒上”的一个难言原因吧!
原载《安徽工人报》1990年4月24日(署名:寒露)、《健康报》2001年9月25日(署名:柳叶)、《合肥晚报》2008年8月27日(署名:草叶)
细想起来,我的第一篇小品文《老子与“老子”》(《安徽青年报》1979年7月3日)发表后,以后虽写过小说、散文、故事、报告文学以及消息、通讯等,但与小品文的“情”却最深最“浓”。也许是自己肚里就那么点墨水吧,好在迷上了小品文后,先后在《健康报》、《中国经营报》、《北京晚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报》、《安徽青年报》、《安徽市场报》、《合肥晚报》、湖北《故事与笑话》等报纸以及杂志《幽默与笑话》(吉林)、《笑话大王》(现改名为《开心天地》)(山西)、《幽默小品》(河南)、《养生大世界》(北京)、《东方养生》(海南)等杂志上发了数百篇小稿,其中幽默小品《“蛀虫”》获中国经营报和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联合举办的1988年“中国百字文学征文”三等奖;幽默小品《瞬息即变》获得安徽省宣传部、省妇联、省戏剧家协会1988年举办的“小品大赛”优秀奖;幽默小品《“实事求是”》获得江苏省文联和对外友好协会等部门组织的“中国幽默小品”大赛铜奖;幽默小品《女医生》获得合肥市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杂志2007年征文优秀奖;幽默小品《家庭“奥运”》获得合肥市妇联2007年征文优秀奖;《天生“酒”才必有用》获得原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健康报》、《中国医药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十单位联合举办的“中生杯”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文学、艺术作品“建国六十周年”征文优秀奖。 回顾在小品文创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历程,颇有感慨。30多年来,我以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的眼睛,用小品文这把锋利的匕首,对准现实生活的痈疽,然后毫不留情地划去,虽然流出了脓血,但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既拯救了别人也警示了自己。小品文,像一支嘹亮的进军号,鼓舞着我,激励着我。30多年来,是那可爱的小品文,启我以敏锐的思想,惠以我知识的琼浆,添我以上进的力量。小品文,不单单只是讽刺,更重要的是要写出新奇、幽默、诙谐,出奇制胜。优秀小品文,应是“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脍炙人口的“佳肴”。我是个医务工作者,小品题材大都取材于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人和事,为的是针砭时弊,扶正祛邪,治病救人。“图名图利”、“混稿费”吗?不。30多年来,人家发的东西堂堂正正署着大名,而我只能隐名埋姓,以免某些人条件反射而“对号入座”。而得到的稿费大都不够时间、精力以及过去邮票、纸张、笔墨及现在的网费、电费等的“开销”。即便如此,我还是对小品文的“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战斗作用痴迷不已,并矢志不渝,谁叫我和这个“冤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呢?!注: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幽默小品、时事小品、闲适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之分。本文主要说的是讽刺幽默小品。 (原载《安徽工人报》1991年8月9日,署名:寒露) “今天总算把一桌酒杯和啤酒杯解决了!”王艳得意地拍了拍肩上挎的那个鼓鼓的包。“是这么回事,”王艳放下挎包,端起茶杯边呷边说,“今天下午,我抽时间到一家民营医院看喉炎,那个钱医生一下就给我开了10杯午时茶冲剂,到药房拿药才知道,这全是用高脚酒杯装的!这下好了,客人来十个八个,不愁没有高级酒杯招待了!”“能报!我们机关每年每人有5000元医疗补贴,不发现金,拿医院和药店的发票报销……”王艳仍然兴致勃勃地说。“可我上午已买了一桌,便宜怪便宜的……”丈夫说话如蚊子嗡嗡。“什么?”王艳猛地站起来,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放,用手点着丈夫的鼻子吼道,“谁,谁叫你自作主张买的?!”“不,不是你,上,上个礼拜,叫,叫我,看,看到,合,合适的,就,就买嘛!”丈夫一紧张,连说话也结结巴巴了。“退?”丈夫无力地摇了摇头,“那柜台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削价酒杯,概不退换’呢!”(原载《合肥晚报》1991年3月11日,署名:寒露)、全国《晚报文翠》1991年6期)(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继续浏览有关 安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