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缘文学•人物传略】从火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好干部—刘美春||武秋海(河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4a2c12a3a51d43fd997abaabdd6e1f31~tplv-tt-shrink:640:0.jpg?lk3s=06827d14&traceid=20250118214720EEBEC4DCA8BB55F69D7F&x-expires=2147483647&x-signature=6SmH9MTKK%2Bzvr85GS0GdwprYpCI%3D)
【人物传略】
从火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好干部——刘美春
文/武秋海
刘美春1910年出生在灵寿县慈峪村东街一贫民家里,苦难家庭受尽地主老财的压迫和剝消,打小对地主老财就有一股子仇恨。农历1932年3月加入了共产党,成立了慈峪一带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马文耀任支部书记,他任组织委员,马景林为宣传委员。经过两三个月走村串乡或在地窨子里召开积圾分子会议,宣传党的纲领,团结起来反对地主老财的压迫,穷人翻身得解放的道理。经他的手,先后发展本村或邻村有志青年30余名加入了党的组织。
当年农历5月20日、7月20日,在慈峪先后发起两次农民暴动(也叫红星暴动),暴动时他任联络员,暴动失败后,转入党的地下工作,在石家庄南花园一带,以卖麻糖为掩护,储存力量,发展壮大组织,以备东山再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美春回到家乡慈峪,参了村抗日活动。193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39年任十二大队补充营营长,1948年任灵寿县合作社主任兼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任河北省工业厅厅长。1951年10月修建北京官厅水库时,他任河北省民工总指挥,参加了北京水库的建设。北京水库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县界内,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确保了首都北京的用水供给。1954年后,任冶金部邯邢基地冶金矿山管理局经理,1962年离职休养,享受省厅级待遇。 他退休后没在城市享清福,而是回到家乡慈峪,他的家属一直在农村生活,他身前一女两儿,女儿和大儿子都是农业户口,他妻子也一直是农业户口,只有他小儿子按政策转为商品粮,在邯邢基地参加了工作。按说,他属省厅级干部,有一定的权利和人脉,动动心思,走走关系,一定能把妻子、女儿、儿子都能转为商品粮,安排工作。那时候的干部与现在的干部大多不一样,那时候共产党的干部无论官大官小,无论职位高低,大多不为自己考虑,首先考虑的是工作,是人民,大都高风亮节,艰苦朴素,称得上人民的好干部。
他回村后,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乡亲们吃树叶、吃树皮、吃草根,村里有160多户300多人口逃难跑去了包头,在村的农民被饿得个个面黄肌瘦,无心下地参加劳动,生产队干部也有跑包头的,也有撂挑子不干的。当时,他家属属原第四生产队,也正是这种情况,没有了生产队队长,村支部让谁当谁也不当,后来就聘请他当这个队长。他想,我是农民出身,从农村走出来,现在农村有了困难,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要为党分忧解难,见困难就上才是党的好传统。他随即接手了第四生产队队长职务,和社员们一起与天斗、与地斗。1963年后,经济逐渐恢复,人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也因他的身体原因,才在队长的职位上退了下来。
刘美春于1996年10月1日因病去世,终年87岁。他的一生为人民做出较大贡献,是一名优秀的党的干部,家乡人民怀念他。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武秋海)
武秋海:河北灵寿人,河北民研会会员,原石家庄地区文协会员,灵寿县作协会员。曾在省、原地区、县文艺报刊发表小说、故事等题材多篇,民间故事100多篇。2022年3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故事、随笔题材文学作品130多篇,并在全国征文中获二等奖。
继续浏览有关 河北 的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