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站公告,主题配置修改

【水缘文学•医学科普】新药就是“好药”?||王金山(安徽)

时间:2022-04-16作者:gljwm分类:散文随笔浏览:429评论:0
新药就是“好药”?

笔者在临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每每在用药时,均要求笔者给他们开新药(主要是合资、进口药),当笔者问他们为什么要开新药时,他们大都这样认为:新药即贵重的药,贵重的药即好药。病人的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我们说,既对又不对。何谓好药?即它的药理作用能够针对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的改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轻微或是可以矫正的。至于药品的价格昂贵与便宜,包装的漂亮与丑陋,药品生产的时间先后,国产、合资、进口的药并非是检验药品质量及疗效好坏的唯一标准。当然,所有的药物,都不可能对组织细胞创造任何新功能。凡属药物,不是通过兴奋,就是通过抑制来调节组织细胞的功能,以符合生理要求或发挥人体潜在的贮备能力;但若使用不当,很可能抑制机体免疫抗病能力,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伤害。
是的,我们并不否认“新药”确实在许多方面优于“旧药”。因为开发一种新药,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巨大,有时仅创制一种新药就要投入巨额的研制费。其次,在一些高技术新药方面,比如新一代抗生素,内分泌、心血管药和抗肿瘤药,“新药”大都胜过“旧药”,因为其制剂纯度相对较高,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还有,就药品审批而言,新药更严格,更受重视,必须通过大规模临床验证才能推向市场。
然而,新药也有它的“弊端”。我们知道,现在的许多新药都是洋药,虽然洋药在外国人身上经过了验证,但中国人与外国人比,其体重、种族、肤色都有差异,国人肝脏代谢能力、酶的种类与活性,肾脏的排泄能力都与洋人大有区别,将洋人对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推而广之到中国人头上完全不合适。也就是说,外国人服用某种洋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中国人以同样剂量服用很可能出问题。其次,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一些“新药”,不过是“新桃换旧符”,根本就不是新药。有的仅仅在剂型上稍加改变,有的则在包装上改头换面,有的干脆冠一个洋里花哨的名字而已。现在,假冒伪劣的新药较多。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大肆造假制假,坑害病人。还有,就药物疗效而言,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对药物的了解程度。每一位认真负责的医生,在处方用药前,都不会稀里糊涂地开新药的。他们必须要辨证地推断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还要准确地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同时,更要熟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从这点上来讲,大多数医生对“旧药”要了解全面的多。因为他们经常使用,在药物剂量、毒副反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新药,往往只能从说明书上了解,很难做到完全心中有数。至于生产所谓新药的厂家靠药品“回扣”打路子,一些见利忘义的医务人员为了笔下生“金”,大开特开这些“新药”,如此,岂能不亵渎“新药”的名声?而“旧药”因为价格低廉一般是没有“回扣”的。
可见,如果药物不对症,哪怕是人参、西洋参、人体白蛋白、万古霉素等等,也算不上什么好药。如果说只是感冒了(病毒感染),为预防细菌感染而用些抗生素的话,口服复方新诺明(0.47元/片)效果就很好,完全用不着吃先锋霉素。扑尔敏是一种很好的抗过敏药物,只是服后有嗜睡现象。于是出了嗜睡作用较轻的合资新药息斯敏(化学名为阿司咪唑)。可是扑尔敏0.01元/片,息斯敏(阿司咪唑)1.00元/片,价格比扑尔敏提高了99倍。这样在用药时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必要为了也许只是并不严重的困倦感觉多付99倍的药费?况且,息斯敏(阿司咪唑)可致人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甚至死亡,现在全国大多数医院均放弃了使用这种新药。早在2002年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公布了包括息斯敏(阿司咪唑)在内的9种新药存有不良反应的安全隐患,并已经向全国的药品使用单位提出过警示。再比如药物复达欣,它是一种强效光谱抗生素,一般用于其它抗生素都控制不了的感染病人。可是如果用药时间长了,它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新的感染。这种感染往往更难治、更危险。新药的疗效好坏是要有时间来检验的。而许多传统药物比如青霉素,在临床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可谓是老药了!可这不正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吗!我国近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许多价格便宜、疗效肯定的传统药物仍然作为首选药物而在临床中应用。
可见,新药并非就是好药。对症的才是好药。

图片1.jpg

(原载《安徽科技报》1999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健康时报》2001年9月13日)
都是香蕉惹的祸
最近,笔者的一位朋友刘军,因农村老母病危,来不及吃午饭便匆匆吃了一些香蕉便骑着摩托车上路了。谁知,摩托车驶到郊外时,不知何故,他竟稀里糊涂撞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上,顿时撞得头破血流,半天不能动弹。要不是好心的路人呼叫“120”急救,刘军的生命都难保了!
事发后的第二天,笔者得知消息去医院探望他时,刘军妻子小温嘶哑嗓子说:“他母亲病危,叫他骑摩托车慢点,偏不听,这不,差点送了命……”
“当时怎么回事呢?”笔者问道。
“也不知咋弄的,当时大脑一阵发懵,晕晕乎乎,手脚不听使唤……”刘军头上缠着绷带,喃喃地说。
“是否开的太快?过去是否有头晕病?临出门时是否喝了酒?还是吃了什么东西或药品?”笔者一迭连声地问道。
“我就怕心里有事而出事,所以摩托车开的比平时都慢,至于有没有头晕病之类,我们上个月才到省医作的体检,身体一切健康;临出门时点酒没沾,也没吃什么药,就是一口气吃了不少香蕉……”刘军竭力地回忆着。
“问题可能就出在您空腹吃香蕉上面……”笔者想了一下,判断道。
“什么?吃香蕉会出问题?不可能吧?谁不知道香蕉是补充糖类、消除疲劳的理想果品,同时充饥?”刘军迷惑不解地一迭连声问道。
笔者批注:朋友刘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错,香蕉有清热生津和润肠的作用,既是香糯可口的水果,又可充作粮食。据科学研究测定,香蕉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含糖20%,蛋白质1.2%,脂肪0.6%,粗纤维和无机盐,分别占0.9%和0.7%,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其次,香蕉含钠量低,不含胆固醇,且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但是,香蕉中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每天只要吃上1根香蕉,就足以使体内的钾保持正常水平,如果多食就可造成体液中的钾、钠比值的改变,特别是空腹时大量食用,就会使血液中钾大幅度增加;若血液中钾的含量高于正常浓度5.5毫摩尔/升时,会对人的心血管等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麻痹,出现嗜睡乏力的现象,严重者可出现心脏传导阻滞、心律不齐。国外一交警部门曾对嗜吃香蕉的128名汽车司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开车途中出现肢体麻木感的占25%,有嗜睡现象的占33%,曾发生交通意外的占19%。由此可见,骑摩托车或开车、开飞机前空腹吃大量的香蕉是多么危险,刘军的“吻”车也就合乎情理了。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香蕉,尤其是地摊上出售的香蕉,有许多看起来又黄又大,可掰开皮吃时,一点香味也没有,反而有异味;这样的香蕉大都是经过小贩“加工”过的,即将半熟的香蕉用催熟药水浸渍和硫磺熏蒸后而“成熟”的;这些小贩为了赚钱,通常把催熟剂兑入水中用药水浸湿草纸,再把草纸裹在香蕉外;然后在密闭的房子里用硫磺熏蒸,很快,青香蕉就摇身变为表皮金黄的香蕉了。试想一想,用这样的“绝技”发起来的香蕉,果实的味道不正乃是小事,而据科学证明,越不成熟的香蕉,含钾量越高,对身体的危害越大。
可见,我们在吃香蕉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被误。朋友刘军的“头破血流”、死里逃生,不就是个明证吗? 

图片2.jpg

(原载浙江《健康博览》杂志2001年11期)
幽默与笑话
“老子”与老子
小朱才十八岁,喜欢在人前人后称“老子”。久而久之,“老子”二字成了他的口头禅。这天,小朱因在朋友那里多喝了几杯酒,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他父亲迎面问道:“你把我的香烟买回来了吗?”小朱把头一拍,大叫道:“哎哟,老子搞忘了!”他父亲勃然大怒,劈脸就是一巴掌。小朱被打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仗着酒兴吼道:“你,你这小子,怎么敢随便打老子?”他父亲恼怒交加,伸手又是一巴掌。小朱被打火了,圆睁两眼用手点着他的父亲:“你,你再敢随便打老子,别怪老子打你这个老……”呀!小朱陡然间卡了壳……
(原载《安徽青年报》1979年7月3日)
小赵的手表
小赵有只“自由”手表,上班走慢,下班走快。那是在一个星期前,小赵有天早上上班迟了将近半个小时,他的师傅问:“你怎么迟到了?”小赵把手表亮出来,气嘟嘟地说:“真倒霉,最近才买的新手表,就慢了半个小时!亏得没有误事……”“好了好了,下次把劲上满,多多注意就是罗!”师傅叮嘱了几句就忙去了。谁知在下班时,小赵的手表又快了半个小时。“师傅,努,下班啦!”“你的手表快了吧?”师傅瞧瞧自己的手表说。“你的手表慢了!这回我的手表非常准确!”小赵打一声唿哨,像箭一样射走了。
(原载《合肥晚报》1980年6月16日)     

图片3.jpg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