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为农民评职称叫好
文/李建竹
职称这一光鲜的名字,以前只有在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及国、央企、工程类施工单位、工厂技术骨干中产生,以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可真正让农民评职称确实是一件新鲜事,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的美好体现,为河北、山东等地方农民评职称叫好。一是它改变了世人对农民概念的认知。农民,一直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代名词,农作物的种植基本是人工完成,即使部分实现了机械化,那种单一低效的种植模式根深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的农民不断涌现,他们彻底打破了旧的思维模式,与传统农业大相径庭,如大棚种植,稻田养殖、立体种植、畜禽饲养加工配套一体化、乡村旅游、电商农业等,以前,锄头、犁耙能被拖拉机代替就很了不起了,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实施方法又逐步被机器人所代替,机器人施肥、机器人播种、机器人喷洒农药等。过去,一个种田能手最多不超过10亩地,而现在一个人种上100亩地很轻松,这种种植模式的改变,必须要有懂知识的新型农民来操作实施,所以说,对农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田农场化,工厂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催生出各式各样的新型职业化农民,而职业化农民更希望有规范化的知识去深入学习,农民评职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是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过去农业管理部门有高级农艺师,畜牧师、农业推广研究员等,一些地方政府看到农村发展的强劲势头,逐步在农村推广职业化农民,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更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而且农田工厂化带动更多的农民在家里就业,减轻到城市居无定所打工的痛苦,在农业推广研究方面会有更大的热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合格的农民,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农业技术,熟悉高科技农业机械化操作,还要了解农业科技的最高成果,促使他们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推广能力和转化能力,真正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合格的“职业化农民”。三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农田工厂化,规模种植化,操作机械化与城市工厂生产与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过去到城市工厂找一份工作是相当自豪和体面的事情,可现在能到农村包上几百亩地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现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都是特色化、工厂化经营,每新上一个项目,也需要政府审批,项目论证,银行放贷,产品推介,甚至一些项目需财政扶持,一些想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人更多地本身就来自于农村,他们通过在城市打拼致富后,又看到了农村的商机,利用手中资金优势,丰富的管理经验,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农村实现自己另一番价值。当然,职称的光鲜背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上,还体现在与工资、退休后的劳保挂钩上,拥有高职称与个人利益挂钩不足为过,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农民是否参照一下,使他们也拥有相应的一些待遇或者优惠政策,不要让农民职称成为形式主义,虚无缥缈的东西,如此,冷嘲热讽的言语自然会少,取而代之的是会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扎根农村,改变农村,使农村的山更青,水更秀,地更美。(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李建竹)
继续浏览有关 江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