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焦
据《健康报》2002年11月27日报道,2002年11月25日,来自中外的疾病控制、卫生管理、临床护理和计划生育等专家,在出席“普及安全注射高层研讨会”时一致认为,即“通过各种社会干预手段,以自毁式注射器(简称AD注射器)全面取代普通一次性注射器,成为今后实现100%安全注射目标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将要严格地为一次性医疗器械“把脉”了。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一位姓何的女病人因急性腰扭伤到某大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并欲给她作针灸治疗。当她爬在床上,医生要给她针灸时,她一骨碌爬起来,惊慌地问:“你这是一次性的针吗?”医生老实地说不是,这位女病人便不解地问:“你们不是国家级‘三甲’医院吗?怎么还如此重复使用针灸针?”尽管医生一再解释,说针灸针已经过高压消毒,绝对不会传染什么疾病时,女病人就是不相信,不让医生下针,并说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是高压消毒不了的,其结果,治疗也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现在,像这位女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越来越多了……
(原载陕西《医药与保健》杂志1999年5期,署名:康静)我们知道,如果针灸的针、注射的针、抽血的针以及吊水的输液器等等,不是一次性的话,多人反复使用,谁能保证不传染上肝炎、结核以及性病、艾滋病等等。如果谁被这些病传染上,可就倒大霉了!近几年来,有关新闻媒体像这样的报道还少吗?受害者与医院打官司的例子还少吗?您见过这样的场面了吗?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几个农民正在从装猪饲料、棉纱等的塑料袋子中取出塑料管等配件,说说笑笑地组装医学上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那些一次性医疗器械散落一地与尘土、杂草等为伍。这些“一次性”大都被钻入了尘埃,如投入到临床,尘埃便会随药液注入人体并在人的血管中形成血栓,从尘埃进入人体只到发病,潜伏期可达20年。而这样令人怵目惊心的镜头竟公然发生在我国江苏省武进市某郊区。据武进市工商局2000年年底披露,2000年1至9月份,他们查获了假冒伪劣的一次性医疗输液器47万支,一次性注射器1221万支。为什么这样的原始作坊在该市的农村以及城郊结合部屡屡发现呢?主要与当地的许多农村干部的直接袒护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则是他们自己 或亲属开的作坊。试想一想,1支正品一次性注射器卖0.30元,可这些伪劣的产品只卖0.10—0.15元,难怪他们的产品有市场呢!更叫人不可思议的是,1999年年底,辽宁省有关部门抽查了沈阳市一家医药市场,发现一次性的输液器全都是不合格产品。您别以为那都是“旧新闻”,其实,类似的名不副实的“一次性”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屡屡再现……据2002年4月9日《生活早报》报道,前不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07国道保定市满城、顺平、望都等县境内,公路两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塑料市场。在这些塑料市场中,一次性医疗器械被公开地买卖。在顺平县高于铺镇塑料市场,赫然堆放着成袋成堆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和输液管,不少散落在地上,随处可见。一些注射器和输液管中仍然残留着黄色和红色的液体,来收购的农民正在整袋整袋地往车上装。一个人指着已经装好的一车输液管说,在他家里,注射器和输液管有好几吨,有粉碎成粒的,也有整的,想要哪种要哪种。其他人也嚷嚷着说,这里货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原来,这里是个专门收购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专业村”。
(原载浙江《健康博览》杂志1998年10期,署名:流冰)不安全注射即不消毒或不严格消毒的注射,可以传播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等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要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占10%的免疫注射中约30%是不安全的,而占90%的非免疫注射中约50%以上是不安全的。不安全注射主要包括不消毒的连续注射、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煮沸消毒时间过短或温度不到100摄氏度,或边煮边用边放入、用酒精或其它消毒液清洗代替高压蒸汽灭菌、一次性注射器用后不焚毁导致重复使用或刺伤接触者。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年来结核病、性病和艾滋病也开始猛地泛滥起来,造成这种局面,不安全注射起了重要作用。为了预防“乙肝”、“丙肝”及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染,国家早就采用了“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等,即使用一次后就销毁了,不再用于第二个人,违者即犯了《传染病防治法》。提起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人们并不陌生。它在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应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等的广泛使用,对防止“乙肝”、“丙肝”、性病、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问题是,“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等,是否真的“一次性”了?或“一次性”的“无菌关”过关了吗?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1996年5月30日,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突然涌来大批症状相同的奇特病人,这些病人发病部位多为臀部,红肿、剧痛,并引发同侧大腿根淋巴肿痛溃烂;患者头晕乏力,时冷时热,有的全身奇痒难忍。经医院检查,他们都患了同一种怪病,即深度脓肿。经进一步追查,这些患者均有过共同经历---曾接受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注射。原来,医院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是当年3月份从该市卫生防疫站下属卫发贸易公司购入的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产品。作为卫生系统执法部门,卫生防疫站负责监察全市卫生部门的卫生防疫与消毒,是行医用药的“安全伞”,“安全伞”都不可靠,那么,叫人们相信谁呢?经公安部门审查,罪犯邱林,系江西省进贤县长山医院中医主治医师。从1994年起,这位黑心医生干起了一桩罪恶买卖:从个体户手中收购假冒伪劣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向湖南湘西自治州、岳阳、株洲、衡阳、常德等地销售,赚取昧心钱。1995年1--12月,他4次共向常德卫发贸易公司售出假冒伪劣注射器73800支。该公司负责人贪图便宜(真正上海产的货一支是0.87元,而邱林提供的假货每支只有0.27元),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而再再而三购进罪犯邱林的假货,而对其来源不闻不问,使这个本该充当卫生部门安全保护伞的公司堕落成罪犯的销赃点,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抛在了脑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终于导致数十人受害……
2001年,哈尔滨市呼兰县利民镇在给该镇育泉小学学生注射麻疹疫苗时,因为一针多用,造成交叉感染,致使该校年仅10岁的小学生范双发患上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脓毒血症、中毒性心肌炎和四肢感染。而1998年4月河南省上蔡县法院受理了这样一个官司:1996年2月6日下午,上蔡县华陂乡卫生院派人到寺后赵小学为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打完针后,医务人员没有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回收销毁,一些学生抢着玩耍,由于针头突然脱离针管,学生张永辉的左眼被扎伤。张永辉先后在地县两级医院住院38天,花去数千元医疗费用。张父一纸诉状将肇事学生、学校、乡卫生院推上了被告席。“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等在安徽省有没有“失控”的地方?早在1995年,安徽萧县杜楼镇一位姓张的个体户就将从医院非法收购来的几筐废旧的“一次性”注射器当作“水枪”卖给当地中小学生,后经新闻媒体披露后,这位不法商人才得到制裁。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97年7月中旬,安徽阜南县医药公司销售的一次性注射器,其针头、针管内竟然有残留的 血迹及异物。经执法部门追查,发现此货是从阜阳市第二医药公司零售一部购进的,生产厂家是江苏省常州市医疗器材总厂进的货,这又是一批假冒伪劣产品,有关人员受到了处理……1997年3月12日,安徽颍上县南照中心小学女学生张某,下课后玩耍不小心撞在另一男学生扬某的“一次性”注射器上,针头正好扎在张某的右眼上,右眼当即被刺通,造成张某右眼化脓性眼裂炎,右眼视力降至0.12,在几家医院治疗了43天,花了8000多元,仍不见明显好转。据查,扬某玩耍的“一次性”注射器,是从本地不法商贩尹某处以0.50元一支购买来的,而尹某又是以3元钱一公斤从几家医院批发而来的。
俗话说:“人有头,树有根”。意思是说,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个“源头”。那么,“一次性”名声被玷污的“源”在何处呢?某地医院自使用“一次性”后,供应室给各病区及门诊部注射室下了死规定,凡是用过的“一次性”一律不准少了。少了一支供应室就不发货。病区同志询问:“‘一次性’用后即销毁,你们要回收干嘛?”供应室的同志吞吞吐吐,也回答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有新闻媒体曾披露过,前几年,我国有的地方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后,许多“一次性”用后没有专人监督销毁,却流入到小贩的手中,然后小贩再用高价卖给基层卫生院或个体户医生或再次流入到市场。如石家庄市就有一批人专门从医院收买医疗垃圾,再辗转运到顺平等地卖给当地农民,当地农民转手再卖给全国各地的“买主”。这些“买主”再将其拉倒自己老家进行再生产。这些医疗垃圾最终做成了暖壶外套、衣服中的纤维甚至食品包装袋。据悉,因为“一次性”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管理“真空”,有的孩子便拿着废弃的注射器当玩具,四处追逐抽水嬉戏,还有的孩子拿在口中吮吸。另外,在有些地方,由于“一次性”成了热门货,在国营企业进口生产线运转的同时,也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非法个体户在生产这种“俏手货”。这些产品连基本的消毒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必须具备的辐射消毒了。李鬼斗李逵,“李鬼”们运用低价和“回扣”的办法,有时竟能顺顺当当轻轻松松地将国营企业的高质量产品挤出了市场……早在1996年,我国有关部门就对635607个预防接种点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预防接种点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用一次性注射器)的仅占30.54%;而世界银行1997年对10个省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基层调查,农村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和一次性注射器的安全注射仅为25.2%。按规定,医院必须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送往焚化站处理。2002年4月上旬,《生活早报》的记者在调查采访石家庄市焚化站副站长温青山时,温副站长忧虑地说,石家庄现有140多家医院和诊所的医疗垃圾应该送到这里来处理,估计石家庄一次性医疗器械一年得消耗60多吨,而他们焚化站一年只能收到30多吨,那么,还有30多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垃圾“流”哪里去了呢?据记者进一步调查,就是这焚化站收到的30多吨医疗垃圾也未能按规定处理,瞧那焚化站的场地里,成堆的注射器和输液管,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怪味。面对此场面,温副站长尴尬地对《生活早报》的记者解释道,说他们这个焚化站,早在1999年前,一次性医疗器械基本上都是经过消毒、粉碎、造粒等处理程序,然后才能销售,但从1999年以后,这些东西一拉回来就卖了,处理这些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机器也就被闲置起来了。生产假冒伪劣“一次性”即犯法。拣回“一次性”再用也是犯法。可是,一些管理部门失控,谁来管这些违法行为呢?
(原载《安徽工人报》1992年1月21日,署名:寒露)“一次性”的本意是至善至美的,我们不能再让一次性医疗器械蒙污含垢了!关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就目前来讲,还不是太科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据有关专家介绍,即使是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等,也存在着使用与管理的问题。有的厂家仅在包装箱上标注生产日期,使得具体使用人往往不知手中的注射器等是否在有效期内。其次,为防止废弃一次性注射器等再流入市场,有关方面曾强调对其做毁形处理。但据悉,目前尚缺乏价廉、安全、耐用的毁形机,不少中小医院因经济条件所限,难以进行一次性注射器的毁形处理。这种由聚苯烯材料做成的注射器用剪刀剪嫌硬,用锤子砸又嫌软,加之利润小,许多回收单位敬而远之。有的院长曾经大发感叹:“让我们吃进去拉不出!”另外,由于一次性注射器等由多方共管,问题较多。在流通环节,伪劣品推销员用钱开路,频频叩开药店和医疗单位之门。而对这些违法者的处罚又显得太轻,造成常德市大批人受难的罪犯邱林,先前在某市推销时就引起过用户感染,但只被罚了5000元。他掉头又来到了常德市,造成了严重的感染事件,令全国人民震惊和关注!随着大规模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美洲开展消除麻疹的运动后,全球也即将开展类似的行动,因此如何确保安全注射就再一次提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两大国际组织的工作日程上来。为此,1998年7月这两大组织就发表了《对大规模免疫接种活动安全注射的政策宣言》。《宣言》的第一条即指出“一次性注射器和注射针头的重复使用对公众引起疾病和导致死亡具有很高危险性。”《宣言》强调在预防接种中要首选自毁式注射器,即只能用一次,无法再用第二次。《宣言》还明确规定在大规模免疫接种时,在供应疫苗的同时,要提供自毁式注射器和安全盒,即把疫苗、自毁式注射器和安全盒“捆绑”在一起,一揽子提供。
(原载《安徽人口报》1999年1月28日,署名:益思)现在,我国已约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含艾滋病病人)60万,分布于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包括乙肝病人)已快达1.3亿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搞好安全注射,将后患无穷!为了尽快卡住因不安全注射而引起的一系列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全球已经全面推广自毁式注射器。这种注射器可整个取代玻璃管注射器和一次性注射器,从而使安全注射达到可靠的水平。2002年3月下旬,在重庆举行的中国重庆第八届国际医疗器械展上,一种刺破式一次性自毁注射器悄然现身,并受到重庆医院、重庆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重庆儿童医院等的青睐。这种新型注射器的针管前方有个椎尖体,芯杆手柄外有一块防误块,注射完毕后椎尖体已刺破芯杆,不能密封而自毁。它避免了一次性注射器被回收利用,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的卡式全毁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不能完全水溶粉剂针剂的难题,并且价格和普通注射器相差无几。但是,当这种“自毁式”还没大规模投入临床时,目前,我们还是要按照卫生部1994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强调的“注射、针灸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原则来严格执行。病人,当你们就医时,请注意维护自己的这个权利,要让“一次性”名副其实,别让“一次性”受害!
(原载安徽《保健与生活》杂志2002年12期,署名:康静)另外,此稿件还原载《中国健康》杂志2003年1期、《安徽法制报》1998年12月15日、 湖北《现代健康报》2002年11月20日。一日三餐,谁也离不开碗、筷、勺。自古以来,在餐饮业,所有与吃有关的餐具几乎成了“万用牌”。在数不清的公共食堂、大小餐厅、旅馆酒吧、小吃点,那里使用的餐具每天都要“接待”许许多多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当中有健康人,也有病人或带菌者。步履匆匆中,一只碗,一双筷子,等等,每天不知要反复用多少次,被多少食客吃过舔过。条件好的大饭店或许还坚持对餐具定期进行消毒。而那些小饭店,特别是那些路边店、小食摊上的餐具,卫生情况可想而知了。有人曾调查过,一个未经消毒的碗上,带有细菌3000多个;一支未经消毒的筷子,上面有细菌1600多个。各种传染病(肝炎、肺结核、肠伤寒等)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于是,“一次性”餐具如筷子、碗勺、茶杯等应运而生了。“一次性”餐具的应用,无疑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生机,也为减少疾病、保证公众健康增添了希望。欣喜之中,人们又认准了这样一个理:只要使用“一次性”餐具便会安然无恙。他们太过于相信“一次性”的可靠性和绝对性了。前不久,笔者在实地采访中,瞟见本市的大街小巷许多小吃摊,碗碟盆勺卫生不论,就说那一次性卫生筷,成捆成捆地堆在那,有的连一层薄薄的包装纸都没有。说来也邪门,本来“一次性”筷子都是“孪生型”的一对,只有在使用时才分开,可食客们偏是左挑右拣的,这个摸一回,那个捏一把,看上去似乎很讲卫生。照这种做法,日子一长,再卫生的筷子也谈不上卫生了。卫生防疫部门的监测发现,几乎所有的“一次性”卫生筷,从厂家加工到消费者使用,都没有消毒这一程序。根据某市卫生防疫站的检测,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运输、储存与使用环节都存在问题,有一半产品微生物检验不合格。如此卫生筷,卫生从何谈起哟!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的发明。日本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5%,日本从不砍自家的一棵树做一次性筷子,日本人用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我国的国土森林覆盖率才只有13%,而人均占林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11.3%,居世界的第121位。我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一次性木筷达200亿万双,折合成木材相当于40亿立方米,内销也绝不低于这个数字。生产和出口“一次性”木筷,已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由于我们的长期乱砍滥伐森林,近年长江的特大洪水使中上游的生态问题一下子凸现在国人面前,洪水滔滔,恣意横行,我们还不为此警醒并“亡羊补牢”吗?况且,如果再不扼制住这股疯狂破坏森林绿化的浊流,长期下去,将祸及子孙万代!我们并不严格要求餐具消毒,却膨胀地发展一次性餐具,这是否是个大大的误区?“一次性”木筷,该“寿终正寝”了!
(原载《合肥晚报》1998年11月29日,署名:益思)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继续浏览有关 安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