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支书门前新裁的梧桐树,被人偷偷刮掉了半尺长的树皮”。这个事情,和“五讲四美三热爱”全县试点村的名称极不协调。素有“农村通”著称的公社包村干部梁恩祥主任,及时主持召开全村群众大会。在会上和大家详细分析道:刮支书门前的树皮是一种什么行为?不是外村人干得。不是敌对矛盾。刮树皮者不是光明正大,人民内部矛盾咱就按讲道理的办法解决。首先,你刮树皮的这种做法吓不倒村干部,其次,今后,咱村要大搞植树造林,裁百棵、千棵、几万棵树,你都能把树皮刮掉吗?老粱同志推心置腹、拉家常式的演讲,在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共鸣。同期,一个群众因树木纠纷赔偿之争欧打生产队长致伤的事件,在司法部门的协调下和平解决。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袁庄村规民约)、(袁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守则)应运而生。(邯郸日报)头版头条以(由“乱”到治的蜕变)为题,并加编者按语进行了报道。1983年,县委县政府命名袁庄村为“全县植树造林模范村”。1983年春,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袁庄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称号。1983年植树节时,袁庄村掀起了“方田林网化”植树造林的新高潮。按照“六统一”和“谁栽谁有”的确权方案,全村新植的21500棵梧桐树成活率达到100% 。如今,年近古稀的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当年的村支书,站在“漳江烟雨”大堤上,和老乡们看着碧波荡漾环城河的涓涓细流,欣赏着“城中村”一一袁庄沐浴在乡村振兴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千。(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马率方)
马率方 广平县退休干部,在职研究生学历,县老干部局第四老干支部书记,县关工委成员,县老促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县新联会顾问,金秋文友协会秘书长,鹅城中医报主编。
继续浏览有关 河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