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邻居刘丽正急急地出门上班,她的先生王岗在后面喊她带钥匙。刘丽已下到了第三个楼梯级,被王岗一喊,顿时注意力分散,左脚踏空,“哎哟”一声,跌爬在那里,半天起不来。王岗一见,慌了,急忙出来将刘丽抱回家。“真讨厌,喊什么呀,这下好了,害得我脚关节扭坏了,还不知什么时候能上班呢!”刘丽躺在床上,抱着肿胀的左脚,又气又恼,一迭连声地责骂道。“我,我又不是有意的……”王岗红着脸,讷讷地不知说啥为好。“什么有意无意的,解释有什么用!去看看楼下的王医生在不在家,请来看看……”刘丽命令道。正好,王医生休息在家。经过一番检查,王医生建议刘丽到医院摄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检查……“脚关节扭了一下,必须要到医院拍片吗?”刘丽将信将疑地问道。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伤等因素,使踝部的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而致。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我们知道,临床踝关节受伤多系单一韧带的损伤,尤其是下胫腓韧带、腓距前韧带的损伤多见。但三角韧带损伤多合并存在于踝关节骨折和脱位中,而跟腓韧带损伤又单纯由于韧带损伤而引起的下胫腓分离,在临床上容易忽视而漏诊,必须摄片或做磁共振方可确诊。脑力劳动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锻炼较少,骨质相对脆弱,韧带损伤中很容易合并撕脱性骨折。为此,对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必须到医院摄X线片甚至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但摄片也有讲究,因为韧带损伤分起点、体部、止点损伤,如胫距前韧带向足部的延续为胫舟韧带,其起点损伤时应摄踝关节X线片,而其止点损伤时应摄足部X线片,以检查有无撕脱骨折。刘丽左脚肿胀明显,王医生建议她到医院摄片检查排除骨折脱位是正确的。(1)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48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3)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5)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6)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7)云南白药喷雾剂局部喷药,一天2—3次或布洛芬乳膏涂搽,一日三次,每次药液至少保留半小时左右再擦去。(1)对踝关节扭伤严重者,不要盲目地做关节外旋内收以及前屈后伸等体检动作,应到医院拍摄X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如发现骨折应立即请医生处理。(2)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手法要轻柔和缓,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同时不要热敷。(3)在恢复期,手法适当加重,同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或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洗,常能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5)在扭伤早期,较重者宜制动,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固定,1~2周后解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要乱揉,防止增加出血量。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近日,笔者的一位中学同学打电话来,说她因膝关节疼痛,到医院摄片检查,医生看过她的片子后说是“关节鼠”。“什么叫关节鼠?老鼠怎么会钻到关节里?”电话的那头,老同学紧张地问。于是,作为医生的我,急忙安慰她,对她说,医学上所说的“关节鼠”,只是一种通俗而又形象的说法,并非是指老鼠钻到了关节里。“到底是怎么回事?请您说明白点!”这位中学的女同学刨根问底道。关节鼠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许多人是不知道。在我们正常的人体内,除少量的关节液外,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活动的固体物。然而在关节外伤和某些特殊病变时,由于关节软骨、骨质和其它组织的碎片脱落,积留于关节内,便成为关节内的游离活动体,犹如老鼠一样在关节内窜动,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关节鼠”。“关节鼠”多见于膝、肘和髋关节,其大小可由黄豆大小到葡萄大小不等。不少病人仅有关节响声外,并无其它不适。有的病人偶而活动时出现关节交锁和疼痛,患肢立刻不能活动,这是由于关节鼠嵌在关节之间所致。稍稍摆动关节,使关节鼠离开关节面,关节的活动就可立刻恢复正常。也有的病人常常发作,以致引起关节的炎症、肿胀、积液等改变,时间长了,可引起关节面的破坏而发生增殖性关节炎。此外,病人常常感到关节内有异物活动,有时在关节的表面可以触及硬结状的关节鼠。在X线片上可发现和证实关节鼠的存在。除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外,对那些经常发生关节交锁的病人,应行手术将关节鼠取出,防止引起不良后果。最后要交代的是,临床上有一种称作关节软骨瘤病者,可在关节内有数十个到数百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也可称为关节鼠。只是这种病极为典型,亟需疗治,同人们所说的关节内的游离活动体有一定的区别,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太相同。现在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可使关节内成群“老鼠”而“一网打尽”。老同学听过我的解释后,“噢”了一声,如释重负地放下了电话。
(原载《新安晚报》1999年12月26日、上海《自我保健》杂志2000年2期,署名:益思)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属“痒风”的范畴。其病因为风、湿、热蕴于肌肤,不能疏泄所致,或因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得,常搔抓皮破血溢。因过度频繁搔抓日久,皮肤表面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癣样变。并可伴见致夜寐不安,甚则失眠,纳差,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皮肤瘙痒症是神经、精神性皮肤病,与过敏、代谢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与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因素也较为密切。它不仅可以诱发此病发生,而且还可以加重此病的病情。据研究发现,此病患者多为情绪敏感、自卑倾向严重,影响气机的宣发,致使毒素积存而刺激皮肤瘙痒。如今,皮肤瘙痒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冬春季易发;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重,经搔抓后可见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等改变,并可伴继发感染;由于长期剧烈瘙痒,患者往往有失眠、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精神症状。其次,瘙痒症分局限性与全身性两类。局限性可有阴囊、肛门、外阴或头皮瘙痒等多种,有的还与核黄素缺乏、蛲虫病、真菌感染或脂溢性皮炎有关;而全身性可由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疸即主要为阻塞性黄疸、血液病、淋巴瘤等有关;有的还与年龄有关,如老年性瘙痒;有的与季节(主要是冬季)、食物、接触某些致敏或刺激物品有关。为此,尽量除去或治疗与疾病有关的可能原因,并避免搔抓,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采用抗过敏、镇静安神类药物;其次,外用止痒、安抚之剂,如2%石炭酸炉甘石洗剂、石炭酸甘油酊剂均可采用;还有,外阴、肛门瘙痒可用蛇床子、地肤子、百部、苦参、白癣皮各30克,雄黄9克,水煎熏洗,一日2~3次;另外,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原载湖南《科学晚报》2000年1月10日,署名:草叶)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已颁布实施多年了,可“法”没有囊括农民的“职业病”,这不能不认为是个欠缺。村民刘姐近几年来,不知啥缘故,患了一种奇怪的咳喘病,在乡下用尽了药,可这讨厌的“咳喘”症状仍然未见好转。近来,刘姐非常痛苦地从乡下赶来,说如果这次来省城大医院再确诊不了,她就不活着回去了。说得如此凄惨,肺科赵主任深知这次刘姐就诊的重要性。问过病史,结合前面的治疗方案,便怀疑是否患了“农民肺”。“农民肺?啥叫农民肺?我们乡下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毛病呀!”刘姐惊诧地问道。是啊,当我们提起尘肺(矽肺)病,便会想到那是工人老大哥的职业病之一。然而,农民有没有相类似的职业病呢?有关专家们回答道:有,名字叫“农民肺”,即是农民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因反复吸入含有高温放线菌、霉菌的谷草粉尘而引起的一种过敏性肺泡炎,也是嗜热放线菌及其孢子所引起的过敏性肺部疾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短、胸闷等,到晚期出现紫绀、心慌、浮肿等心衰体征。临床诊断依据是有霉草接触史,有劳动后夜晚咳嗽、气短、或喘气等呼吸道症状,有的甚至反复发作,似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症状,有抗生素或抗痨药治疗无效的病史。其二,慢性病人在作体检及胸部X光片时可发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异常改变,且不对称分布,呈网织状或蜂窝状阴影。其三,在作血清免疫学检查时往往呈阳性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此病的这些症状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的症状非常相似,因而极易被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乃至发生肺心病,丧失劳动能力,呼吸衰竭和心衰不能控制而死亡。据有关资料披露,“农民肺”这样的职业病并非属我国“专利”,而是遍及世界。美国当今的发病率占农业人口的3%,英国则占2.3%~8.6%,而实际发病率远高于此。我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车东媛教授在分析国内的此病发病率时估算,若仅以1%(其实远远不止,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生产稻米——笔者注)算起,全国至少有200万以上的农民兄弟患此病。还有的医学专家对流行地区农民肺发病率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6.4~8.3%。据科学测定,草料或谷物的湿度超过30%,温度超过60℃时,嗜热放线菌最容易生长。它通过空气传播而使劳动者患农民肺和过敏性肺炎。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对“农民肺”这样的职业病有个清醒的认识,包括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诊治的同时,还要向农民宣传对此病的预防,“防患于未然”。怎么样防“患”呢?即尽可能不接触或少接触那些发霉的稻草,尤其是不能长期卧睡在那些发霉的稻草床上;房间特别是卧室不要堆放稻草。扬场翻晒稻谷或稻草,人要站在上风向,避免吸入草沫和灰尘等。到加工厂加工稻谷时,要戴口罩,站在机器喷糠的另一边。最好在翻晒、加工、粉碎饲料时,能轮换操作,将通风设备搞好,如果一旦染上了此病,应马上脱离霉草、谷尘等过敏原,急重病人必要时可及时吸氧,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加速病变的吸收,一般在两周左右症状逐步好转。如此,就可尽量避免“农民肺”病缠绕上您!
(原载《安徽日报》1998年10月22日,署名:益思)我是个白领丽人,工作压力很大,身心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今年开春以后,我特“困”,白天疲倦不堪全身无力想睡觉,但晚上又睡不着,心烦意乱。到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说我是“春困”,有的医生说我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的医生说我是“隐性更年期”等等,需要好好休息调理。近日,我又求治了一名老中医,他给我“望闻问切”后,说我的“春困”源自“阴虚”。我不明白,“春困”怎么同“阴虚”有关?春困是因为气候转暖后,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的现象。一般来说,人在这个季节适当发“困”是正常的,连古人都说“春眠不觉晓”嘛!可人若“困”过了头,就提示机体有疾病了,最起码是属于“亚健康”。另外,在保证晚上7到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白天依然犯困,就应该考虑其他因素,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即鼾症、发作性睡病以及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等。您对那位老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持有疑义,这是情有可原的。“春困”似乎与“阴虚”风马牛不相及,但近年来的有关专家研究指出,有“春困”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尿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您可能就伴随其中的若干症状。中医给予滋肾养阴方如六味地黄丸、西洋参等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六味地黄丸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至于服用西洋参的方法很简单,每次取3—5克用300毫升沸水冲泡,闷5分钟后当茶频饮。反复冲泡至无味后将西洋参嚼服。此外,春困还和脾湿有关。这类人常有头顶重重的,好像裹着块湿布的感觉,胃口变差,嘴里老觉得淡淡的。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不适合这类春困者,可选择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药膳,如用山药、薏苡仁、大枣煮粥。至于饮食上则要多食马兰头、荠菜、芹菜、黄瓜、萝卜、冬瓜、瓠瓜、大白菜、荸荠、黄鳝、泥鳅等滋阴的食物,少吃橘子、羊肉、狗肉、葱蒜及辣椒等温性食物。尤其是荸荠,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又被视为“江南人参”,能用来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不过最好洗净煮透后再食用,不要生吃,味道会更加甜美。也可做清水马蹄汤,将荸荠削去外皮洗净,入锅加适量水和冰糖,煮至熟透即可。当然,要想赶走春困,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还必须格外青睐以下三类食物:第一,多吃各种富含钾离子、钠离子的新鲜水果,如柚子、葡萄、梨等;第二,及时补充高蛋白食物,如豆腐、牛奶、鱼等;第三,滋补类食品,如人参、银耳也可以吃些,但不能过量。最后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被“春眠不觉晓”所误。“春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多的地方活动,给大脑以更多的氧气。同时,居室还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时时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则要做到有张有弛,不要太劳累。
(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6月11日、广西《南方科技报·医药星期三》2010年4月7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王金山,男,67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继续浏览有关 安徽 的文章